大公网

大公资讯 > 大公言论 > 视角 > 正文

热闻

  • 图片

关 昭:学院被否决 兽医有需求

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昨日公布,城市大学提交的以公帑开设兽医学院的建议书已遭否决,并表明不会再予审议。这一结果,对“城大”来说,当然大失所望;对市民来说,不少爱好饲养动物的宠物迷大概也会感到不可理解。

    关 昭 

  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昨日公布,城市大学提交的以公帑开设兽医学院的建议书已遭否决,并表明不会再予审议。这一结果,对“城大”来说,当然大失所望;对市民来说,不少爱好饲养动物的宠物迷大概也会感到不可理解。

  教资会否决“城大”开办兽医学院,理由是社会对兽医需求不大、毕业生专业资格的国际认可及就业出路无保障、课程安排及评审有困难,以及在科研支援、可持续性、财政估算等方面,建议书均未能提出具说服力的理据及可行性方案,令教资会足以支持以公帑开办“城大”兽医学院。

  事实是,“城大”拟议中开设的兽医学院,学制五年,要读医学理论、解剖、临床……,“教学成本”每年约四十万,学生自付部分,如此也就是说,培养一名兽医,其实跟培养一名“人医”差不多,纳税人要拿出近二百万元的“成本”才可以拥有一名兽医,替猫狗和其宠物治病。

  撇开教资会质疑的社会需求不足、就业出路无保障等因素不谈,当前港人社会,公私营医疗都在面对人手不足的问题,前线医护人员工作压力甚大,每年大学毕业的医生及护理专业人员都供不应求,私人执业及私家医院不断向公立医院挖角,形成颇大的流动性,以至令服务质量下降。在此情形下,如果说以差不多同样的教学成本即公帑去培养兽医,而不是去多培养一些医生护士,教资会恐怕在情理、权责上说不过去,也很难会得到市民大众以至立法会议员的支持。

  不过,事情的另一方面是,近年港人饲养宠物的风气大增,特别是年轻人,甚至有“宁养狗仔唔生仔”的想法,把猫猫狗狗当成儿女,而宠物也确实是和人一样会生病的,特别是现今“尺金寸土”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其实是不适宜饲养动物的,宠物病了,主人也会很心痛和忧虑,而目前市面上开业的兽医,部分自外国学成归来,也有部分专业资格成疑的,但一样标榜宠物诊所,收费几百元“闲闲地”,跟人生病了看医生差不多,还有几千元做手术的,情况也需要有监管。

  • 责任编辑:郑学友

人参与 条评论

微博关注:

大公网

  • 打印

数码频道

更多
参与互动
关注方式:
打开微信朋友们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