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资讯 > 大公言论 > 视角 > 正文

热闻

  • 图片

沈家骢:港法律界何以“选择性沉默”?

然而讽刺的是,在去年底发生极端分子冲击驻军的严重违法行为之际,香港大律师公会竟然无一人站出来为此作出谴责。到底是香港法律界不关心国家主权被冲击,还是他们有?“双重标准”?

  香港法律界有着崇高的法治道德阵地,当内地有学者发表有关言论时,一些大律师总会发表针对性意见;然而讽刺的是,在去年底发生极端分子冲击驻军的严重违法行为之际,香港大律师公会竟然无一人站出来为此作出谴责。到底是香港法律界不关心国家主权被冲击,还是他们有着“双重标准”?

  笔者于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发表《冲击驻军足证廿三条立法迫切》一文,指出当前香港发生的刑事案件足证《基本法》二十三条有着迫切的立法需要。昨日,国务院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王振民亦表示,香港回归十七年,特区政府一直未就二十三条立法,令《基本法》的落实仍然不健全,认为香港应尽快完善有关国家安全的本地立法工作。王振民更指,以往对部分有关“港独”言论的思想表达,无实际行为,并认为冲击军营的行为太过火,不可容忍,部分人不断挑战底线,挑战国家主权,挑衅中央与特区关系,而香港的法律界对事件表现沉默,他担心香港的法治。

  王振民一语道出了香港的政治现实。香港的法律界每每高叫坚持法治、维护香港的法治传统,然而对于像冲击驻军、冲击国家主权象徵的严重刑事行为,也是关乎香港宪制地位安全与否的行为,整个法律界竟然一片沉默。我们没有看到那些平日满口法治的大律师公会会长对此发表任何意见,相反,却是各种各样的“刻意低调”。更有甚者,一些反对派“大律师政客”,不断以“个别事件”为藉口,似乎有意去淡化、否定事态的严重性。

  最简单的例子是,当王振民提出有关看法后,公民党主席、“大律师政客”余若薇昨晚立即作出了反应,声称香港法律制度可以处理闯军营等涉及违法的案件,不能够因为有挑战法律的事件,就说香港没有法治云云。她又“强调”说,香港人对《基本法》23条立法非常担忧,在目前还没有普选的情况下,如果提出要为23条立法,会令目前的政治环境及气候变得更差。

  无视国家主权象征被冲击

  那些将“香港独立”由言论转化成实际行动的极端分子,冲击军营、言行极端,余若薇隻字不语,如今竟然对内地的一名法律学者的言论提出强烈质疑,这种反映说明了什么?

  整件事的核心问题在于,在香港没有国家安全法之时,出现如此严重的挑战国家主权极端的行为,是容忍还是制止的态度?事实上,招显聪等人冲击驻军是回归十六年来的第一次,可以常理推测,此例一开,以当前香港的政治生态,日后势必有更多的“追随者”,更多针对国家在香港主权象徵的机构也将面临安全性威胁。如果香港法律界像此次事件那样,选择性保持沉默,那么,《基本法》中的宪制性原则与条文规定,不可能得到落实。连宪制性文件的《基本法》都无法确保有效落实,香港还要奢谈什么“法治”?

  事实正是如此,对于反对派以及某些法律界重要人物,当有利于己时会拿“法治”来作为挡箭牌,当不利于己时也会拿“法治”来作挡箭牌。总之,是否“法治”、合不合法、需不需要、符不符合公义,他们的态度就代表真正答案!这还是尊重客观事实的法律人?

  或许有人会说,即便通过23条,也不可能完全阻止“港独”行为。但问题恰恰在于“有”和“无”的区别。有这一条法律,可以形成足够的阻吓作用,会令那些主张分裂的激进分子无法对青少年形成误导,也能令公众对这种行为产生必要的警觉性,而这些正是香港最为缺乏的。以此次为例,反对派立法会议员,按理说他们有义务对这种行为发表意见,但“泛民”各人,没有一人对此作出谴责,更多的是以“看热闹”的心态视之,这岂是正常的现象?试问,在美国会不会发生这种明目张胆以实际行动冲击驻军基地以落实分裂目的行为?香港法律界在国家主权问题上是否存在“双重标准”?从此事中读者大概可以了解事实的真相。

  • 责任编辑:单纬

人参与 条评论

微博关注:

大公网

  • 打印

数码频道

更多
参与互动
关注方式:
打开微信朋友们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