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资讯 > 大公言论 > 视角 > 正文

热闻

  • 图片

秦晓鹰:“习近平求才”的启示

从1978年中共的工作中心转向经济建设以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极为重视人才的“挖掘”“发现”保护和培养。直到老人家退休后还多次表示,最让他难以释怀的还是人才问题。

  从1978年中共的工作中心转向经济建设以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极为重视人才的“挖掘”“发现”保护和培养。直到老人家退休后还多次表示,最让他难以释怀的还是人才问题。有研究者说,邓小平谈人才问题最多的年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正是中国的改革刚刚起步的艰难探索时期,习近平也是在那时到河北正定县履新。他求贤若渴的迫切、虚怀若谷的谦逊,恐怕也是当时那一代中共基层干部立志造福桑梓的责任使然吧。

  县长与作家的这个真实故事,还告诉我们,要想打造和迅速提高软实力,无论是地方的,还是国家的,不仅需要资金等物质条件方面的投入,而且需要(如果不是“更加需要”)另外一种投入,即各级政府和各级领导人对文化事业与文化人的理解、信任、友情的精神投入、智商与情商的投入!简单地说,就是成为这些领域的知识分子的朋友。

  成为知识分子的朋友

  乍听起来,交朋友又有何难?但要像当年“习副县长”与那位作家一样交上过心的朋友却绝非易事。第一是要求我们的领导有雅量有度量不计前嫌。人家说你的风凉话刻薄话甚至误解话曲解话都不能记在心上。第二是不摆官架。官架子其实有两种,一种是看得见摸得?的官架子。那种拒人千里令人生厌的官腔、作派、盛气凌人的表情,均属此类。另一种则是隐蔽的官架子,即在内心深处有一种荒谬的“文化等级”意识。似乎文化也如官阶一样,官高一等权重一级,在文化上的发言权就自然而然会随之加大。因为有了这种荒唐心态,一些官员在参与文化事业、与文化人打交道时,就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具有“评判者”与“裁判员”的身份。如此一来,“官”与“文”,岂有交友之缘呢?第三,这个“县长与作家”的故事也毫无疑问地启示我们,无论是在文化政策、价值取向上,还是在内容形式的探索与追求上都应奉行多元化的指导思想,而不能强加于人。这看上去好像是在说要尊重文化人,实质上却是在尊重文化、尊重这一事业固有的规律。

  总之,要想提高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就必须真正明白:文化是人类智慧的代言和人类生存的密码,文化事业是传承人类文明成果的崇高事业,一个民族只有对文化事业的尊重,才会踏上走向更加文明境界的伟大阶梯!

  作者为资深评论员

  • 责任编辑:铁言

人参与 条评论

微博关注:

大公网

  • 打印

数码频道

更多
参与互动
关注方式:
打开微信朋友们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