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作东”的政改咨询早餐会,在政府总部先后举行四场,已于昨日圆满结束;七十位立法会各党派议员,大部分都分批出席了早餐会,“中联办”法律部长刘新魁则次次到场,从搭建一个“面对面”直接沟通意见的平台而言,早餐会应该说是起到作用和成功的。
眼前,特区政府主导的政改咨询已经步入尾声,下月立法会议员将有上海之行,中央官员届时会到上海与议员就政改议题交换意见。因此,一连四场的早餐会,可以为未来更进一步的交流先做好一些铺垫。事实是,立法会议员和中央,都是二○一七普选特首的持份者,前者在港审议政改方案,后者则是批准方案执行和最终作出特首任命的唯一宪制权力架构,两者于二○一七普选特首都负有法定权责。中央依法办事,在政改议题上对特区立法会给予应有尊重,而议员迄今为止的回应基本上也是正面的,除了极少数如“长毛”等根本一开始已声言会对抗到底之外,其馀仍坚持不能有“筛选”的泛民议员,态度上也是“有商有量”,并不是“企死”在一条线上的。
眼前,平台已经搭建,沟通亦有进步,但政改前景到底是乐观还是不乐观?不论在建制还是反对派阵营中,答案仍是模棱两可而又以偏向“不乐观”的居多。“不乐观”的原因,反对派指中央立场“强硬”,建制派则感到两方“妥协”空间有限。泛民阵营内部还要面对激进与温和之争,日前港岛南区海怡半岛区会补选,激进“人民力量”袁弥明的得票倍于“民主党”的单仲偕,前者一直大力鼓吹“公民提名”,自诩“公提”是其得票本钱。
事实是,在普选议题上,市民是有信心还是没有信心、是积极争取还是消极等待,才是前景乐观或不乐观的关键。二○一七普选特首,说到底就是港人进一步行使基本法赋予的民主和公民权利,一人一票选特首,实现香港从来没有过的普选创举。二○一七普选特首的真正“主角”,不是中央、不是特区政府、更不是反对派,而是广大香港市民。只要市民凝聚共识,民意强烈要求,二○一七普选就没有不能“水到渠成”之理,再激进的“社民连”、“人力”、“学民思潮”以至小撮什么“兰花粗口组织”,也只能是蚂蚁缘槐、螳臂挡车而已。
对此,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在四场早餐会结束之后,传达出的也是令人可以乐观的讯息。司长承认,早餐会上,意见纷纭,而且有相当大的分歧,但不少发言的议员都表示已听到了市民热切期盼二○一七能够一人一票选特首的声音,因此,只要大家可以互谅互让、收窄分歧,对普选前景,“我自己是保持乐观的”。
同样,出席早餐会的“中联办”法律部长刘新魁,在总结时对普选前景也表示“有信心”,而其信心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中央的真心诚意,二是政改咨询工作有成效,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二○一七年一人一票选特首是广大香港市民的热切期望。
看来,司长表乐观、部长有信心,都不会是无的放矢、空穴来风之言。事实也确如他们所言,中央诚意普选不用怀疑、市民渴求普选更不用怀疑,立会政党议员还有什么不可以收窄的分歧、还有什么阻挠依法普选的必要而要令到中央失望、市民失望呢?
本文是大公报社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