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社评
昨天是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七十七周年。
“七七卢沟桥事变”及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两个“七七”,是中国民族史上惨痛而又辉煌的一页,也是世世代代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和不应忘记的集体记忆。著名物理学家、第一位华人荣获诺贝尔奖的杨振宁教授在多次公开演讲及他的回忆录中都说过,他从小跟随当数学教授的父亲在清华大学校园内生活,日子过得十分平静和愉快,但一九三八年七月七日那天深夜,阵阵密集枪声划破了清华园的寂静,日本侵略军从卢沟桥所在的宛平县进入北平,十五岁的他从此陷入了颠沛流离的生活,父母带?他和四名稚龄的弟妹全家辗转迁徙到大后方昆明,直到八年抗战胜利从“西南联大”毕业赴美留学……。
其后,大半个世纪,作为一位举世知名的成功科学家和知识分子,杨振宁从来不隐瞒他的家国情怀和对今天中国人已经站起来的自豪和喜悦,他在最新一期《信报月刊》的访问中就提到七十年代他首次访华时的感受:“通过新旧中国的对比,我有?触及灵魂的感受”,又说:“今天的中国跟我年轻时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这种改变是空前的。”
同样,今年已经九十五岁的台湾国民党前高级将领郝柏村,昨天也出席了北京的纪念活动,并且以“一名抗战老兵”的名义献了花圈。他当年自黄埔军校毕业后即参加抗战,先后经歷过广州、皖南战役及前赴缅甸作战,昨日重踏卢沟桥,他感慨万千地对大批前来採访的年轻记者说:“坚持抗战到底,取消不平等条约,收復失土,保护国家领土完整,这是我们今天一切幸福的根本,两岸青年都要记住这件事。”
走过歷史足迹的上一代,今天重温及纪念两个“七七”,心情是激动而又振奋的,而眼前他们最?急、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告诉今日的年轻人:千万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歷史。
然而,眼前事实却是,在已经结束英国殖民管治、回归祖国十七年的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纪念两个“七七”的活动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特区政府、教育和民政等相关部门并没有举行任何纪念活动,只有工联会、民建联和香港索偿协会等几个团体百来人游行去了日本驻港总领事馆,递交了一份“请愿书”,抗议日本政府侵佔钓鱼岛、篡改歷史教科书、解禁“集体自卫权”,要求日本政府承担歷史责任,向被侵略的国家正式赔偿和道歉。游行队伍喊出了“勿忘日本侵华歷史”的口号,但在车水马龙的中环繁华闹市只能成为一阵微弱的声音,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应和注意。
而在歷史被遗忘的同时,大批中学生、大学生日前参与了“佔中预演”,一批“国民教育关注组”家长昨日在报章刊登大幅广告,声言反对教育局把“培养学生的国民身份认同”作为学校教育宗旨之一,更反对把“一国两制白皮书”纳入学校国民教育课程……。
昨日在中央的纪念大会上,高悬“勿忘国耻 圆梦中华”八个大字。今日香港特区,“七七卢沟桥事变”歷史一页,不要说独立成篇、重点讲授,而是快要消失在自己也已经差不多消失的中国歷史科目中了。今日香港青年学生,只知“佔中”、不知“七七”,恢復中国歷史独立成科及列作必修科,乃特区政府责之所在及当务之急,否则是有愧于国家、有愧于港人、更有愧于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