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张独立思考、沉默是金的香港圣公会大主教邝保罗,再也忍不住了,日前在主持一个周日讲道时,对社会上的浮躁风气,日见猖獗的言语暴力和行为暴力,愈演愈烈的违法抗争行为,提出自己的忠告和批评。
长达十七分钟的讲道,涉及香港立法会近日的暴力行为和上周“七一游行”及随后而发的“佔中预演”。这位身兼全国政协委员的宗教界人士,情真意切,言语中流露?对香港的无限期待和对政局的担忧。
圣公会香港教区有一百七十多年歷史,是香港极具影响力的一个宗教组织。这位宽脸庞,看上去凝重严肃的宗教领袖,在这个时候开腔,其所言真的值得社会各界人士仔细咀嚼。
香港社会正处在政改关键时期,围绕着行政长官选举,社会上有不同的声音,在多元社会里,这应该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但是,反对派政党和人士却总是要把社会的安宁和秩序搅乱,以求实现他们的理念。较长一段时间来,“佔领中环”的声音从政党团体的叫嚣,蔓延到社会各处,甚至在学校传播。反对派对抗中央和特区政府,挑战基本法,歪曲污衊《白皮书》,暴力和违法抗争的风气形成一股逆流。他们甚至还劫持民意,在社会上製造不安和混乱。
“佔领中环”行动不久前发动所谓“全民投票”,并将“未够秤”的学民思潮的方案摆在其中。一些政客还通过“毅行”在社区鼓动民众。今年“七一游行”组织机构民阵牵头,带动学生参与“佔中预演”,并为其搭台、造势。对于警方为维护社会秩序而採取必要的清场行动,反对派政党和人士则大加攻击,竭尽污衊造谣之能事。
反对派常利用宗教乱港
在此期间,反对派一些宗教人士亦利用自己的特别身份,兴风作浪、推波助澜。天主教香港教区退休主教陈日君便是典型。这个曾经“光辉”过的教徒,不仅支持“佔领中环”,还号召信众和市民参与抗争行动,扬言自己亦要参与其中。为鼓动“全民投票”,他还参与“毅行”活动,到社区鼓动。其言行举止完全与《圣经》教义不合,给社会造成危害。
“佔中三子”之一的朱耀明,身为浸信会主任牧师,却公开主张违法抗争,在“爱与和平”美丽词句掩饰下,推动破坏社会秩序和安宁的“佔领中环”行动。在“佔中三子”参与操弄的第二次“咨询日”活动中,人们注意到,诸多活动场所借助了教会机构的场地。这与其信守“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与神同行”的信条相去甚远,害人害己。
当然,还有一些宗教组织和人士在香港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给社会造成了负作用。
过了耳顺之年的邝保罗大主教,自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讲道中,他呼吁社会不应用不理性和暴力方式去表达意见,主张要以“柔和谦卑”态度对待周围发生的事,告诫大家不要“过分地放大了对社会的不满”,对事要冷思考,不要盲从。
在声大夹恶的社会现实中,反对派政党和一些议员,总是以一种自视清高的态度,以愚弄人的手法,通过各种方式将自己的不良用心隐藏起来,煽动、欺骗一些不知其中奥妙的民众成为他们冲锋陷阵的工具。针对这种社会现象,邝保罗大主教主张“静思”和“无声”,他并以《圣经》中耶稣面对死刑的故事来启发和开导大家。
“无声”的可贵之处在冷静,这样才能有独立思考,才不会被那些急于拼凑“佔中死士”人数过万者洗脑,矇查查成了别人手中的一粒棋子。冷静思考一下,香港没有《基本法》行吗,这个“一国两制”基础和保障的重要法律,怎么能像一些人所大声叫嚷的那样,说要“破除框框”就破除呢?
制订2017年行政长官选举方案,是香港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举措,上月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白皮书》,系统地阐述了“一国两制”伟大方针政策,对香港目前的普选讨论具有明晰道理、认清目标的重要作用。那些反对《白皮书》的政党和人士究竟想干什么?无非就是要搞对抗,在对抗中将2017年行政长官实现普选断送掉。这对香港社会的政治制度建设,对香港社会保持稳定繁荣的局面又有什么好处呢?
良好制度是港宝贵资源
对于青年学生参与“佔领中环”并成为香港反对派推向前头的“先锋”,邝保罗内心难掩忧虑。他对社会上一些人引诱青年学生“佔领中环”并对其中一些人被捕而“感动”,难以理解。这位曾经说过“普选不是灵丹妙药”的跨越了两个时代的过来人,用通俗的例子开导那些青年学生,对青年学生不知“违法”“被捕”为何物,一些青年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权利,不明白“游行”并不是今年才有,感到心伤,希望他们能守法,不要被别人鼓动而去做那些令人当作笑话来说的“傻事”。从这些事例中人们感受到的是对青年这一代的忧心。
邝保罗大主教以其自己的深思和明见向社会发出了一个正面的信息,有助社会各界,尤其是反对派政党一些人在躁动之后冷静下来,有助于青年学生独自地思考自己面临的复杂问题。
香港社会需要稳定,需要安宁,需要有更多为香港发展添砖加瓦的人,而不是相反。正如邝保罗大主教在去年圣诞文告中所提到“香港最宝贵的资产和优势,就是要有良好的制度,更需要有一大群拥有高尚情操、胸襟广阔、宽容大量,抱?和解、接纳、尊重不同意见、不同种族和不同信念的香港人”。很显然,理性非暴力才是香港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