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资讯 > 大公言论 > 视角 > 正文

热闻

  • 图片

乐巩南:白皮书对乱港阴谋当头棒喝

政府越是忍让,他们就越以为其计得逞,得寸进尺。其实唯一有力干预的美国,也不想为了他们得罪中国,难怪“壹传媒”的老闆黎智英,在6月22日的《城市论坛》上哀嘆被美国人、英国人出卖!当然,有机可乘而无损颜面的话,这些外国特务会捡个便宜的。

  有人担心白皮书生不逢辰,6月10日发出,是火上浇油,为“佔中三子”的“6.22公投”造势,本来他们预料20万人投票,会变成数倍此数,“七一游行”亦会创纪录,加上新界东北发展专案的近乎暴乱的审议过程,会助长反中乱港者推倒政府的长远阴谋云云。

  “佔中公投”不科学不可信

  “6.22公投”次日,主办人号称69万馀人参加了投票(绝大部分是电子投票),但是没有说明投支持票、反对票或无意见者各有多少,于是大吹大擂,硬说这显示民意大力支持“公民提名候选人”,若中央和港府漠视民意而拒绝“公民提名”的话,将会引起更多人数的“七一游行”和更激烈的行动云云(投票延长至6月29日,结果说79万多人投了票)。

  其实此次公投结果的可信性很值得怀疑,因为製作公投的港大民调工作组是经办过多次类似的记名投票活动的那一个,经办过的民调包括2012年,抢在正式特首选举之前进行的电子投票,模拟选举特首,它必然建立了一个“敌友名单”,可用来选用此回公投收到的回应,以得出举办者想要的结果。若要有可信性,点票者必须是每次新僱用的人手,完全对上次的投票人不知情。

  国际人权公约之所以要求使用不记名秘密投票(secret ballot)。若要有公正的、具代表性的民意,倒不如採用较科学的盖洛普民调(Gallup Polls)。政府坚持採用使用纸张的不记名投票方式,也正是此意。否则,就算是70万、100万人投了贊成票,又有何意义?香港总人口约700万,登记选民也有300万以上。而且三个选择都是具有缺乏法律基础的“公民提名”,正是老外说的Hobson's Choice,应该三票作一票算。

  公投主办者与反中乱港者是一丘之貉,他们一贯的手法,是以“镇压可能带来‘香港六四’,招来外力干预”来吓唬中央与特区政府。自从梁振英上任特首,他们就狐假虎威,适逢主子美国的势力东移,加深美国人插手干预的可能性,先由学民思潮的小子们来个下马威,包围政府中央办公楼,迫使梁振英撤回那天经地义、但被指为“洗脑”的国民教育;后由立法会的泛民派议员,长期在立法会进行拉布,瘫痪立法会议事;每年“六四”,加重那些需要有、但完全没有动画录影证明的指控、设立那所谓“六四”纪念馆;与“台独”分子勾结,反对一切有关与大陆融合的行为,就连2003年救活了香港的“自由行”也反对;又仇视来游的大陆同胞,僱用不知就里的青年们,挥舞港英旗帜、要求“中国人滚回中国”、自称“我们是香港人,不做中国人”、硬闯解放军军营。

  政府越是忍让,他们就越以为其计得逞,得寸进尺。其实唯一有力干预的美国,也不想为了他们得罪中国,难怪“壹传媒”的老闆黎智英,在6月22日的《城市论坛》上哀嘆被美国人、英国人出卖!当然,有机可乘而无损颜面的话,这些外国特务会捡个便宜的。

  反中乱港者的一个不可告人目的,是要升级至可以暴力镇压、外国干预,摆布香港“独立”,他们就能够就地圆了移民梦。

  对于这一切跋扈行为,疲于奔命的港府,给人一种无奈、姑息、忍让的印象。这正是中央发表白皮书的原因──警告反中乱港者,他们别有目的“为反而反”的行为,已变本加厉达到必须遏止的跋扈程度,若然特区政府缺乏决心或能力去遏止,那么中央有法律根据、有能力出手干预。

  既然是必需发出白皮书,那么引起更激烈的行动也不能不发出。对于佔大多数的无辜市民带来什么不良后果,责任在于进行这些无理取闹活动者身上。即便是无辜市民大举带同财产移民外国,因为明理市民的增加,按比例也不会多于上几回发生信心危机时(19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那么多,而且他们还是会看到,祖国的香港才是建立家园的最佳之选。根据加拿大领事馆的估计,移民去该国的港人,约五至六万户回流长居香港。他们利用永久居民身份证进入港境,不宣布持有加拿大国籍,所以加拿大当局无法证实,但从加拿大出境数目比起入境其他国家的数目多出此数,可以得知。

  “普及和平等”只是选举权

  绝大多数的港人是不问世事的升斗小民,不明白也不觉得有必要去争这一口民主不民主、普选是真是假的闲气,安享在香港做一等公民的日子。但是若要说个明白的话,国际人权公约要求“人人有权自己被选和投票选举他人,而投票选举的模式必须是平等和普及(普选universal suffrage)”,并没有说普选的意思包括被选权。Universal suffrage的定义也只涉及投票权。所以,基本法答应给我们进行的普选就是一人一票的意思而已,并非“佔中”者所说的什么假普选,也并没有剥夺任何人的被选权:提名委员会当然考虑过每个人作为被选人的合适性,那么就人人都行使了被选权。“佔中”者所不满的“筛选”,是有必要的,但并不是剥夺任何人的被选权,我们总不想选出个“香港陈水扁”吧。若然2017年因此没有普选,也没什么大不了,反正2012年立法会新的功能组别选举已证明了间接选举还是普选,也证明功能组别是可以存在的。

  作者为前民航处处长

  • 责任编辑:铁言

人参与 条评论

微博关注:

大公网

  • 打印

数码频道

更多
参与互动
关注方式:
打开微信朋友们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