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晓鹰:改变作风切莫止于形式

2013-01-21 07:02  来源:大公报

  近日,内地各省市(自治区)都在召开本地的“地方两会”(即人大、政协会议)。人们普遍注意到,与以往地方的“两会”相比,形式和会风都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会场内外不再铺设红地毯,不再悬挂巨大的横幅标语,空中不再悬飘喜庆的红气球……暖房的鲜花不用再被搬到室外“忍受”迎宾的寒冷,各地的老百姓也不用再在警戒线外冒着寒风天天观看代表委员们的车队。有的省市决定不再如以往那样给参会者发送包括笔记本电脑在内的“纪念品”;有的地方也不再为会议专门举办宴会和文艺专场晚会;大部分省市都把会期做了适当压缩,报告人冗长的念稿时间也有了相应的缩短。

  避免出现新的形式主义

  地方“两会”这种在简(化)减(少)俭(朴)上的变化和改进,得到了社会舆论交口称赞,不少媒体和微博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不过,依笔者管见,在如潮的好评面前,各级人大和政协的领导人必须头脑清醒。他们应该明白:社会各界今日之所以能有如此强烈的正面反应,其根本原因是出於对这些改进与变化的新鲜感和新奇感。但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印证了广大公众对以往两会期间的奢华之风和扰民现象诟病已久;对种种铺张浪费和严重的形式主义做法极度反感。一旦这种令人厌恶的作风有了些许改变,自然会赢得公众的拍手称颂。

  但是,这种掌声还仅仅是厌倦心态平复後的短暂喝彩,是对会议形式改革的阶段性肯定。要想得到老百姓永久的喝彩,就要懂得公众的真正期盼,懂得他们所希望的并不仅仅是地方两会在会议形式的变化,更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则是希望改变会议的内容。因为谁都晓得,内容的改变要比形式的改变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如果各级人大政协以及各级政府不能十分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一旦公众的“三分钟新鲜感”消失後,又看不到对两会内容的改进和改革有实质性推进,那麽,公众就极有可能从希望转为失望。因此,再接再厉、竭尽全力进行内容上的改革,是开好两会的当务之急。千万不要因为仅仅听到几句对形式改革的赞扬就沾沾自喜、就此止步。如果就此止步,形式上的改革就极有可能成为新一轮形式主义的开始。

  事实上,近一段时间,人们已经或多或少地感到了“新形式主义”出现的苗头和味道了。请看:当熟悉业务并胸有成竹的中央级领导人在某工作会议上脱稿讲话赢得社会普遍赞许之後,下面各级负责人就都纷纷效法。本来连宣布开幕式都离不开秘书起草的讲话稿的人,却摇身一变竟成了口若悬河的演说家;当中央做出转变作风的八项规定之後,各级政府甚至包括乡镇街道一级机构也都各自推出了自己的十项乃至十八项细则。有些细则“细”到哪天不能开会,出公差吃饭要到哪家饭馆,用作会议记录的簿和笔多长时间发一次……人们不禁要问,这是在作秀还是在改革,这是等因奉此地照猫画虎还是在诚心诚意地落实中央精神?毛泽东曾经对这种形式主义的官场追风毛病给予过痛斥,他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一成不变地“执行”上级的指示,就是对上级领导的最“好”最彻底的怠工!

  那麽,我们怎样才能真正改进会议(包括地方与全国的“两会”)的内容呢?笔者以为,首先是各级领导人要破除形式主义的“模仿秀”习惯,要实事求是地根据会议本身的性质、场合和对象,收放自如地决定报告、讲演的形式和风格。在本人看来,就此方面而言,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堪称大家,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大”以後也为此做出了表率。

  重在提高“听会者”参与度

  以毛泽东为例。他绝不囿於讲话稿,但也绝非不分场合地卖弄才智。他可以忍悲含泪地为一个战士的去世脱稿演讲;也可以一字不少、一字不错又极富感情地宣讲各类文稿。邓小平亦是同样,海内外华人几乎都还记得他在建国35周年时的国庆大典上的致词,也听过他根据腹稿脱口而出的各种历史性讲话。他在具有中国改革开放标志意义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发言,也是从寥寥可数的几十个字的自拟提纲中“扩展”而成的。可见,无论是照本宣读,还是脱稿发言,领导人讲话成功与否的关键还是要看其是否言之有物、是否切中时弊。

  要想改进会议内容,特别是改进“两会”内容,使会议确有实效,还有一个重要方面需要下大气力。那就是要努力提高“听会者”的参与度。而提高和增加参与度的前提,则是要向代表委员们和与会者说真话道实情。要让代表委员有足够的时间了解、消化、弄清在大量枯燥的数字中所展现的省情市情和国情。只有让他们享有最充分的知情权,审议才会准确无误,参政才能有的放矢,监督才会名实相符。笔者认为,改内容要比改形式更重要。对地方“两会”如此,对全国“两会”如此,对一切必须召开的会议来说,概莫能外。

  秦晓鹰 作者为资深评论员


聚焦地方两会:

河南两会开幕 中组部部长赵乐际拟任河南团代表  

地方两会陆续召开 代表委员"吃、住、行"引关注  

山西:人代会期间不准传播政治谣言、搞串联等  

李小鹏王安顺等8位代省(市)长将转正 

相关阅读:

地方两会吹“新会风”:多了务实少了客套  

地方两会:刮起节俭风 痼疾仍在

曾志伟参加政协会议:节约也有不好 两顿没吃饱 

责任编辑: 孟浩
大公资讯 中国 军事 言论 图片 财经 产经 金融 汽车 娱乐 明星 生活 科技 书画 报纸 香港在线 国际 社会 教育 副刊 食品 会展 宏观 体育 健康 女人 人物 历史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