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水污染:“炮轰”威立雅为哪般?

发生苯含量严重超标的水厂自流沟的监测井

  4月14日,多位兰州市民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起诉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威立雅)。要求威立雅提供其近一年来的水质监测数据,并对此次兰州水污染事件进行民事赔偿和公开道歉。

  威立雅是否该为此次兰州水苯超标事件负全责?是否该向兰州市民道歉和赔偿?责任还未分清,调查还在继续。

  而就在日前的媒体报道中,威立雅副总经理闫晓涛说明称,威立雅在今年3月份刚做过一次检测,而此次对自己的管网自来水取样检查才“碰巧”发现苯含量超标。苯无色有芳香气味,要不是此次“无意中”检测出来,人们喝个半年一年的估计都很难察觉。

  一项“多余”的检测发现苯超标,情况似乎存在“运气”的成分,威立雅发现自来水苯超标难道是做了好事?

  按照中国有关规定,对自来水水质的全面检查为106项,半年做一次。威立雅在今年3月份已全面检查过一次,下一次检测起码要到9月份。而威立雅在对周边县市地区做检查的同时,对公司自己的管网水也做了取样检查,结果发现苯超标。不管是“无意”还是“运气”,事态总算在未造成更大影响之前被发现并处理,但是这“无意”的检查却让市民对饮水安全产生了更大的质疑和不安。

  兰州自来水厂始建于1955年,此次受污染的4号自流沟是钢筋混凝土材质,使用已近六十年。2003年威立雅对自流沟进行了部分检测维护,并继续使用,对老化和破损的沟体没有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更新。而据兰州当地媒体《鑫报》报道,2008年兰州曾投资1.5亿元对自流沟管渠进行整治。不管是政府的投资,还是威立雅的维护,现实是兰州输水管网的工作都做得很不到位。

  于是,“已经使用六十余年的关键管网半年才检测一次”、“判断有无污染仅靠水表面有无油花”、“把控着兰州自来水供应”、“接管兰州自来水之后就挑起水价上涨”、“多次上污染‘黑榜’却安然若素”等等新闻层出不穷……针对威立雅,媒体火力全开:此次兰州水污染事件中的扭捏不作为,多年前的频发的水污染丑闻,甚至威立雅骨子里的“洋水务”资本性都被揪出来。

  可以说,正是威立雅“洋水务”的身份引发了更多的讨论和关注,遭受到更多的批评和质疑。

  法国威立雅集团是一个有着拿破仑三世“御旨”、150多年经验、世界口碑的以环境服务为主业的大型集团,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水务公司”。从水处理服务到公共运输,从清洁服务到能源服务,威立雅环境集团为全世界多国政府机构、地方机关、工业企业和程式提供服务和方案。

  而针对中国市场,威立雅的供水管理服务不仅横扫中国众多城市、企业,它还有一项非常可观和引人瞩目的服务是水务咨询顾问。而做好这项服务,就为威立雅花血本在中国各地以“高溢价”获取股权得到竞标提供了一定的资金补充。技术、经验、设备,都是威立雅自身的金字招牌。

  然而,能力和背景完全过硬的威立雅在中国市场却一度是“畏畏缩缩”。刚进入中国的威立雅走了很多弯路,1997年在天津获得第一个处理厂的项目,其后的好多年一直断断续续接不到项目,从投资、设计到运营,威立雅都在中国摸索适合自己的模式。直到2002年之后,威立雅确立了自己的中国道路,专门侧重于后期的运营而非前期投资。这也正是它所标称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拥有市场的政府,一个拥有资金的资本方,和一个拥有技术和经验的运营商——用这样的三角关系来获得合作的收益和分担风险,是威立雅的理想模式,而威立雅设想自己占据第三者,分担低风险,收获高收益。

  可是风险和收益岂能两头皆占?独立学者杜建国就在微博上发文炮轰威立雅:“威立雅水务来到中国,既没带来技术,也没带来资金,也没带来先进管理经验,它带来的只有节节高升的水价与接连不断的事故——从将污水回水排入自来水管道到4 .11事件,它自己获得的则是大把的银子。”

【本期提要】兰州市苯超标的水在被慢慢漂净,市民被打乱的生活在慢慢回归安定,被舆论炮轰的“洋水务”威立雅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公信和声誉。威立雅是否该为兰州水苯超标事件负全责?是否该向兰州市民道歉和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