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左起:手语辅助教学计划经理袁益萍、校长吴育珍、平机会高级机构传讯主任陈洁珍、计划统筹许加恩
本报记者彩雯摄
【本报讯】记者彩雯报道:路德会启聋学校获优质教育基金资助296万港币,开展为期三年的“配合新高中课程发展,开发教学手语新词彙”计划,建立全港首个手语视像字典。除了日常手语打法外,还开发学科词彙及测试环节,帮助师生提高教学效能。
路德会启聋学校为本港唯一一间针对听障学生的特殊学校。由于现时本港缺乏统一的手语词彙库,大部分手语词彙是透过不同听障群体自创而来,令同一手语词彙可能存在5至6个不同表达法。路德会启聋学校吴育珍校长表示:“社会人士对手语存有偏见,实际上手语有助于听障人士沟通之馀,亦有利于学生理解课堂内容并加深记忆。”她续言,学校结构属于“上阔下窄”,很多学生都是适应不了主流学校学习,再转校入读。“不过学校学生成绩并不差于主流学校的听障学生。”
优教基金资助296万
但由于手语形式欠统一,且很多新兴词彙尚缺乏手语表达法,影响师生日常教学。“比如电脑科常用的文件格式一词,近年新兴起的YouTube一词,或者没有手语表达,或者没有统一的表达法。”是次学校开创的“启聋手语视像字典”收录约2000个手语生字,除了两文三语等日常字典功能之外,还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录製手语动作,方便学生了解手语打法的幅度。同时部分词彙还增加了手部动作的特写照片,令手语表达更准确。
吴校长透露,现时虽有不少机构製作手语小册子,还有研究机构专门研究手语,但资料多以生活事例为主,缺乏教育用的学科专有名词,是次的手语词典特别将不同的手语分门别类,同学可按照不同的领域翻查手语表达法。此外,网上字典还特别设有测试部分,学生除了可以自测之外,老师也可连接学生进行测试。字典网站(www.sign-aip.net)对外开放,现时网页中的手语打法主要由本港数个听障组织代表参与投票及讨论,再由该校手语辅助教学计划职员整理上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