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风格深受意大利画家郎世宁影响的清代巨幅《百骏图》
【本报讯】记者唐嘉慧报道:马年将至,一说到马,你是否立即想到每星期两天的赛马日,以及马场内外马迷的叫嚣声?其实,马在中国,并非赌博工具,而是具有歷史、文化内涵的物种。自古以来,不少有关马的神话和英姿,透过诗文、绘画、工艺品流传至今,教人津津乐道。为迎接马年的来临,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联同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合办“春风得意马蹄疾:马年说马”展览,于中大文物馆展厅Ⅲ展出五十五件与马有关的文物,包括陶瓷、绘画、青铜器和玉器等等,年代跨越汉代至民国初年,展期由昨日至三月十六日。
特设典故诗词专区
今年已经是中大文物馆连续第六年以年度生肖作为新春的展览主题,中大文物馆副馆长许晓东教授表示,今年更有一项特别之处,就是邀得中大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合办,这也是文物馆开馆以来首次跟中大其他部门合作举办的展览。
今次展览特设“与马相关的成语典故和诗词名句”专区,展出与马有关的典故、诗文、成语,由中大中国语言及文学系系主任何志华教授和潘铭基副教授撰文介绍。何志华教授表示,在众多成语当中,他最欣赏出自《庄子.知北游》的“白驹过隙”,因为庄子运用了马的速度来形容时间的飞逝,令人赞嘆。
除上述专题外,是次展览另外还有“马的传说”、“马与人”、“马与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和“文人画中的马”四个专题。
四个专题介绍生动
各个专题的展品上方都有生动、形象的介绍,其中包括中国古籍中出现过的“马的传说”,例如《山海经》有天马的描述:“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即飞”,又有“马实龙精”之说;《周礼》亦有“马八尺以上为龙”的记载,极具神话意味。
传统童蒙读本《三字经》云:“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马被称为六畜之首,自古跟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马与人的关系密切,许晓东特别提到东汉的“灰陶立马”,估计是陪葬品,可见人死后也要以马相伴。
马在古代通商的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当中担纲?非常重要的角色,今次展览展出了“彩绘陶马”、“牵(骑)马胡人俑”等文物,生动地展现了昔人商路的盛况。
说到“文人画中的马”时,许晓东介绍今次展出的一幅清代《百骏图》,这幅大型画作高一百四十三厘米、长三百四十五厘米,风格深受清初时旅居中国的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的影响,许晓东认为是不可不看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