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壮乡少女身穿盛装欢庆节日/资料图片
“三月三”是广西壮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主要盛行于广西南宁、柳州、百色、河池、崇左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梧州、玉林、贺州等一些汉族地区,也是汉、瑶、苗、侗等民族的重要节日。
据统计,广西12个民族中有2700多万人採取不同方式欢度“三月三”,佔总人口超过一半。在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家家户户作五色糯米饭、染彩色蛋、杀鸡宰鸭、喝酒庆贺,以不同方式欢度佳节,有些地方比过春节还要隆重。
特别在壮族地区,每到“三月三”,壮族男女都会赶“歌圩”(“圩”意为市集)、聚在山坡上对唱山歌,并举行抢花炮、打铜鼓、抛绣球、打扁担、舞龙、舞狮、舞春牛、演壮戏、师公戏等民族活动。在南宁、崇左等地的部分壮民则在“三月三”当天扫墓祭祖、踏青交流。
纪念“歌仙”刘三姐
在侗族地区,如三江侗族自治县,“三月三”则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等一系列文体活动。活动少的有1-2天,多的有3-5天。
此外,“三月三”亦有“歌仙节”的别称,相传来自壮族民间传说人物、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有关刘三姐的传说版本众多,多流传刘三姐为唐代壮族农家女,自小聪慧过人,能歌善唱,以歌代言,名扬壮乡。后来各地慕名前来与刘三姐对歌的人络绎不绝,但最后都无歌相对,羞赧而退。可惜她后来却遭到流氓恶霸害死于柳州。壮民为纪念刘三姐,便在她去世的农历三月三日聚集歌唱,“歌仙节”就此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