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讯】《南方日报》13日发表题为《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文章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讨论会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习近平深入阐述了中央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他特别强调要“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
文章指出,中国非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共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发展起来的。中共十八大在“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重要方针。 文章指,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非公经济发展也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同时也应当看到,一些政策的配套措施还不是很实,政策落地效果还不是很好,主要问题是:市场准入限制仍然较多;政策执行中“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现象大量存在;一些政府部门为民营企业办事效率仍然不高;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狭窄,民营企业资金链紧张,等等。这些困难被有的民营企业家形容为“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丝毫不迴避这些问题,而且针对最主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细化、量化政策措施,制定相关配套举措,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非公经济发展遇到问题不可怕,只要有“三个没有变”领航,一切都将迎刃而解。
文章指出,“为政贵在行。”习近平不仅指明了问题,提出了要求,更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部署。一是健全完善金融体系,二是放开市场准入,三是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四是引导民营企业利用产权市场组合民间资本,开展跨地区、跨行业兼併重组。
从习近平的讲话中,从国家的方针政策中,我们感受到“三个没有变”。但更重要的是,各地区各部门要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重点帮助企业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让民企和非公经济人士从政策中真正感受到“三个没有变”,体会到“三个没有变”带来的获得感,推动民营企业和非公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与公有经济的和谐发展,从而加快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