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创新数据融合助沿线城市发展

  图:中大团队创新数据蒐集与融合方法获国际奖项/大公报记者曾敏捷摄

  【大公报讯】记者曾敏捷报道:为推动可持续城市发展,香港中文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组成的研究团队,研发出新的数据蒐集及融合方法,可快速整合包括卫星影像、政府数据及地图等不同资讯,製作出二维甚至三维城市数据地图,为预测气候、城市规划等提供更全面及精准的数据。研究团队将参与“一带一路”数码化建设,为沿线20个国家共80个城市製作资料数据库,为海外开发投资者建立信息平台,协助推动相关城市可持续发展。

  助投资者认识相关地区

  中大建筑学院副教授、未来城市研究所研究员任超表示,城市化为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团队研发的新技术,可结合每日更新的卫星影像、天气图等资料,製作出能观察城市热岛效应、空气污染情况的二维城市数据地图,有助提升收集城市形态资料的效率,对智慧城市、市区健康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规划有莫大帮助。

  新技术採集的数据广泛应用在不同项目,研究团队曾为“香港2030+”、“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欧盟委员会辖下对地观察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等,提供城市数据,未来还会参与中国牵头的“数字一带一路”国际科学计划,为沿线20个国家共80个城市製作城市资料数据库。

  任超指,外界对“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认识不多,设立资料数据库有助海外开发投资者认识相关地区,协助推动相关城市可持续发展。

  团队预期,应用新技术整合现有资讯,年底前料可完成“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基本数据库,但若要製作三维城市数据地图,则需投入更多资源。

  新技术在工程界权威组织“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举办的数据融合大赛中脱颖而出,打败其馀约800支参赛队伍,成为四队获奖队伍之一。研究团队将于七月赴美领奖及分享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大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