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凯乔建深港网上智能孵化器

  图:梁凯乔(左五)出席狮子会活动 受访者供图

  “静若处子,动如脱兔”这句话用在梁凯乔身上再贴切不过了。4月13日,香港国际资讯科技博览如期开展,梁凯乔和团队在展位上不停的忙碌着。一个小时的採访被打断了多次。作为前海合伙时代的创始人,梁凯乔一直期望打造一个连接深港两地的互联网孵化器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投资者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路演;在这个平台上,项目和投资者实现精准分类,两者可智能配对;在这个平台上,投资者不必担心找错了项目,项目也不怕找不到投资者。/大公报记者 石 华

  作为80后创业女生,六年来在香港和内地之间穿梭,我充分感受到中国不同地区的发展机会处处皆是,而内地已有很多香港创业家成功的例子,加上大湾区计划的推出,今后我和公司团队将继续协助香港初创企业到内地发展,一起取得共赢。希望香港年轻人能够凭着其拥有的国际视野及语言优势,在内地找到发挥所长的机会。

  最近两年来,梁凯乔走访内地多个城市和地区,推广自己的理念,深圳、中山、珠海、北京、贵州、上海等地都留下了她的足迹。“我主要做共享资源方面,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需求,服务对像要精准连接深港两地,所以必须对内地的文化和环境有所了解,飞来飞去已是家常便饭。”

  一年完成30案例

  2012年,依靠积攒的8000港元,24岁的梁凯乔创办了第一家公司,承接外国演唱会、品牌市场推广等活动,赚得人生第一桶金。“我在读书时就做一些兼职工作,主要是公关项目,接触到了一些人脉和资源,这家公司创办至今,经营一直不错。”梁凯乔告诉记者,最高峰时一年有80万港元的利润。

  “如果只是赚钱,没有产生价值的话,这样的工作太无聊了。”梁凯乔表示,自己一直想从事一种既有意义,又可以帮到别人的工作。“以前主要做活动和品牌,找投资人很难。通过身边朋友和家人,我发现可以做一个服务,就是在投资者和创业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樑。”

  2016年,梁凯乔投入150万港元,与另外两名朋友成立了合伙时代,作为第一家智能孵化器,三名80后因为年轻也经歷过别人的质疑,但是依靠团队的努力和诚信,合伙时代在去年已经做到了收支平衡,完成30个案例,其中八个案例找到了精准赛道。

  “对于三个年轻人,对于一个年轻的公司,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创办之初没敢去想。”梁凯乔表示,以前的公关公司只是做别人的品牌,现在有了合伙时代,有了自己的品牌更加珍惜。“自己能力大了,希望帮助更多的人往外跑。”

  勉港青放眼湾区寻机遇

  与大多数港青不同的是,梁凯乔与内地结缘的窗口有两个,北京和深圳。“我们家族都是做生意的,我表哥是在北京潞河中学就读的第一个香港学生,那时候一放假我就去北京,第一次接触到内地文化。”梁凯乔表示,她曾经在前海创业大赛香港区获得十强,被邀请参加前海双创周的活动,感受到深圳的创业氛围,决定将公司搬到前海。

  “一开始没想过去北上创业,但是前海是一个好的环境,首先语言与香港接近,其次政府的服务效率也高。创业者可以在这里将梦想变成事业。”梁凯乔认为,创业过程中,拥有好的创意更重要。虽然许多有志于创业的人担心资金问题,但香港不乏投资者。能否获得投资者支持的关键是,有无好的创意。青年不应抗拒好的想法,应该坚持用心做下去,尽快凝聚一批想创业的人。

  作为香港青年创业家总商会的对外事务董事,梁凯乔也不忘自己的使命。今年两会期间,她被评为“50位杰出香港创业青年”,受邀北上北京,与内地青年分享自己的创业经歷和心得。“香港青年应该将视野放在粤港澳大湾区,继而对接国际市场。大湾区能为香港青年带来更大的创业和就业空间。”

责任编辑: 大公网

热闻

  • 图片

大公出品

大公视觉

大公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