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性别歧视、呼唤职业公平:谁说我们会失败

2013-03-19 20:08:00  来源:人民网

  尽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女性科学工作者在工作中仍然遭受性别歧视、工资不平等,以及科研资金少等待遇。

  图片来源:《自然》杂志

  几十年来,女性科学工作者在事业上稳步前进,但是她们在工作中仍然面临持续的挑战。美国大学和学院中,男性科学家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工资待遇上都远远超过女性科学家。

  ■本报实习生 段歆涔

  20世纪70年代,当时的Lynne Kiorpes还是一位有抱负的工程师,在大学班级中十分显眼。在男人堆中,包括她在内的屈指可数的女性在某位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东北大学的教授看来非常吃亏。第一堂课上,Kiorpes回忆道:"他环顾四周然后说,'我发现教室里有女人,我不认为女性可以在工程界获得任何成就,并且我个人认为你们一定会失败的'。"

  他的话并非危言耸听。除了一人外,其他女性最终都放弃了工程学;Kiorpes则继续主修她的心理学。

  Kiorpes现在是一名任职于纽约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她说,如此公然的性别歧视在当下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但是隐性的歧视仍然在大部分大学内存在,而这迫使女性远离科学事业。

  从所有标准来看,女性在消除科学界性别歧视这一问题上成绩斐然。但是在世界范围内,女性科学家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数据,在美国,获得自然科学和工程学博士学位的人中女性占一半,而分别只有21%和5%的女性可以获得教授资格。在这里,女性科学家的工资平均只及男性科学家工资的82%,甚至低于欧洲水平。

  学界领袖称他们一直在努力促进研究领域的两性平衡,并吸引更多的女性选择并坚持科学事业。来自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医学院的Hannah Valantine说:"改变女性地位并非仅仅停留在知识水平层面,我们必须唤起整个社会的转变。"

  最顽固的问题之一是不成比例的有资质的女性在开始阶段便放弃了科学事业。例如,由英国伦敦皇家化学学会于2006年发起的一项针对化学博士生的调查显示,第一学年有超过70%的女生打算从事科研事业;到第三学年,相对于59%的男生,仅有37%的女性仍然坚持最初的选择。

  许多专家认为造成这种趋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在更高端的学术领域内,女性缺乏榜样的力量,而这一现象的改变十分缓慢。例如,皇家化学学会发现,较男生而言化学系女生更易对自身没有信心,并且对师生关系更易感到不满。Valantine说:"女学生自觉地或者不自觉地认为这些工作并不适合她们,因为没有事业有成的女性化学家。这种没有归属感的情感影响非常强大。"

  在后续的阶段中,人员的流失仍在继续。例如,在生物学领域中,女性助理教授占36%,但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于2010年开展的研究显示,只有27%的女性是终身员工。致力于研究美国与欧洲大学男女平等问题的挪威特罗姆瑟大学研发副校长Curt Rice说:"这不是一个有没有天赋的问题,部分原因使女性过早地离去,某种意义上,她们放弃了学业。"

  家庭观念

  许多英国化学专业的学生,将研究视作一个耗时的工作,和养家是相冲突的。满足学术研究的各项要求,对于男性和女性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但是对于女性来说,家庭的分量要比事业更重。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法学教授Mary Ann Mason和她的同事发现,没有孩子的男博士后和女博士后放弃科研事业的几率是一样的,该比例均为20%。但是成为母亲的女博士后或是有计划要孩子的女博士后,放弃研究生涯的人数是类似情况下男博士后的两倍。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家Wendy Williams说:"哺育孩子,或者对将来养育孩子的预期导致大量的女性不选择终身制的工作。" 此外,从事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的女性教职人员相较于男性同事,其孩子的数量也偏少,平均而言,男性教职员有1.5个,女性教职员有1.2个,同时也少于自身的期望。

  为了回应这些担心,很多大学已经采取措施,设定有利于家庭的政策,例如向新父母们提供育儿援助并延长他们的任职周期。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校长Shirley Tilghman认为,这些举措给女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但还需要其他解决方案。她说:"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单一的障碍,而是一系列交织在一起的错综复杂的现象。"

  尚在争论的问题

  和众多研究者一样,供职于美国耶鲁大学的微生物学家Jo Handelsman也认为性别歧视仍然是男女科学家比例失调的一个重要原因。去年,在一个备受关注的实验里,她的团队发现,科学工作者无论男女,都会无意识地表现出对女性的偏见。

  Handelsman的团队要求6所美国大学的127名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教授评估负责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两个虚拟大学生的简历。即使两份简历是完全一样的,但是与Jennifer相比,教授们却表示愿意多支付给John3730美元的年薪。相较于Jennifer,科学家们也更愿意去指导John。Handelsman说:"以此类推,如果所有的师生互动都是如此的话,就太可怕了。"

  Handelsman的研究成果与美国科学促进会在2010年的一项调查结果相吻合。在大约1300名受访者中,52%的女性表示,她们在职业生涯中遭遇过性别歧视,而只有2%的男性遇到过类似情况。

  然而,其他有关性别歧视的具体证据却很难找到。一些资料显示,在女性科学家的早期职业生涯中,她们的面试成功率比男性对手高。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的研究显示,获得电气工程师职位的面试者中女性只占19%,但最终被录取的人中女性占32%。虽然女性在职位评估过程中的待遇与男性相同,但是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助理教授在很多学科里,似乎不太可能得到终身教职。

  在西班牙,女性面临着更加艰巨的局面。具有类似年龄、经历和发表论文记录的男性升职至正教授的几率是女性的2.5倍。

  在一些国家,差异也体现在资金补助方面。一些团体,例如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和英国资助生物医学研究的慈善机构--维康信托基金会,已经着手调查了它们的资助项目,发现由性别所造成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或是非常微妙。加拿大医学研究委员会发现,在大多数的研究资助计划中,男性和女性的成功率无显着差异,但是女性在申请一些培训补助方面成功率较低。在美国获得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事宜上,相较于男性,女性的成功率更高。但是,情况在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却恰恰相反,平均而言,NIH给女性的奖金也更少。

  收入问题

  这种性别上的不平等也体现在工资方面。2006年,在欧盟国家的公共服务部门,女性科学家平均收入比男性科学家少25%~40%。尽管这种收入差距在美国要小一些,但在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域差距尤其明显,在这些行业,女性科学家的收入比男性科学家少40%。

  然而,对于年轻科学家而言,这些差异可能会逐渐淡化。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发现,在理工科正教授这一级别,男性和女性存在8%的薪酬差距。但是在年轻教职员中,这个差距并不显着。然而,一些专家认为,工资收入的差距可能反映了其他方面的持久性趋势,例如,女性占非终身制职位比重过大或者在大学中较多任职于低层次工作。

  Tilghman说,包括普林斯顿在内的很多美国大学,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在薪水以及其他制度支持方面,迫切需要持续追踪及修正由性别造成的差异问题。Tilghman说:"这个问题绝对需要我们永远都保持警觉。但是我们正做得越来越好。"

  来源:中国科学报

关键字: 女性科 自然 男性科
责任编辑: 蓝天
大公资讯 中国 军事 言论 图片 财经 产经 金融 汽车 娱乐 明星 生活 科技 书画 报纸 香港在线 国际 社会 教育 副刊 食品 会展 宏观 体育 健康 女人 人物 历史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