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或有“三重考验”
直接影响:西藏地震与之相关

直接影响:西藏地震与之相关

尼泊尔8.1级地震发生3个小时后,17时17分,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定日县发生5.9级地震。不少人认为这可能是尼泊尔地震的余震。不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的说法,定日县地震不属于尼泊尔地震余震,但它的发生受到尼泊尔8.1级地震地震波的影响。

间接影响:强震活跃期中国应警惕

间接影响:强震活跃期中国应警惕

喜马拉雅山地区处于地震活跃地区。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说,“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生以来,我国接连发生多起地震,说明中国也进入地震活跃时期。”中心地震预报部主任蒋海昆也说:“本世纪以来的强震频次明显比上世纪后半期增多,有点类似上世纪前50年了,大家认为进入了强震活跃时段。”


深远影响:旅游业与大工程的抗震考量

深远影响:旅游业与大工程的抗震考量

尼泊尔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该国的很多公共设施一夜之间成为废墟,是否还有与中国进行大项目合作的可能?受制于地震等影响最大的还是未来中国青藏铁路延伸到尼泊尔的项目。此外,旅游业是尼泊尔的支柱产业之一,一旦重要的历史文化古迹损毁严重难以复建的话,将对尼泊尔吸引中国游客到来的可能性降低。

强震伤亡巨大三原因
两大板块“挤压”尼泊尔

喜马拉雅山脉被印度板块“挤出”了两个或三个巨大的逆向断层,这就会引发地壳一直都会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很容易出现地震等地壳活动。由于地震的震级大而且震源浅,很容易在人口密集区引发巨大的伤亡事故。初次的地震晃动非常强烈,造成的伤害极为严重,而在接下来的14个小时里至少有14次强余震的记录。

尼泊尔当地人的住房条件比较简陋,通常都是依山而建,或者建筑没有经过严格的抗震设计。这就会使得地震来袭时,房屋非常容易倒塌,同时房屋四周的地质环境和条件加重了地震对民众的打击。比如泥石流,比如滚石和掉落的树木等,都可能造成严重的二次伤害。这不仅让救援人员的施救难度加大,对受害者本人而言求生的希望也在减弱。

当地房屋简陋 抗震性能差
国穷民弱 救援力量缺乏

尼泊尔全国近80%人口务农,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尼国南部为平原,公路设施发达;北部为喜马拉雅山脉,山高谷深,交通极为不便。地震发生后,尼泊尔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呼吁国际援助。目前,中国、印度、英国、美国、法国等各个国家都展开了对尼泊尔地震的紧急救灾救援工作。


历史上的南亚大地震
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7万人遇难

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7万人遇难

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和巴控克什米尔等地发生里氏7.6级地震,死亡人数超过7.3万,近7万人重伤,350万人无家可归。被称为南亚大地震。地震在巴基斯坦造成60多万间民宅倒塌,约6500所学校和800多所医院遭破坏,6000公里道路损毁。

2001年印度大地震10万人遇难

2001年印度大地震10万人遇难

2001年1月26日早晨8点46分,位于印度西部在古吉拉特邦和巴基斯坦交界处发生里氏7.9级强烈地震,地震持续了40多秒钟。这是50年来印度发生的最大一次地震,死伤惨重。最悲观的估计,可能有10万人在大地震中死亡,另有20万人受伤。这是25年来全球死难人数最多的地震,灾情仅次于1976年的中国唐山大地震。


1934年南亚地震3万人遇难

1934年南亚地震3万人遇难

一场8.4级地震发生于1934年1月15日下午2点13分(印度标准时间),造成比哈尔北部同尼泊尔在内地区的大规模破坏。超过3万人在地震中死亡。但由于当时交通和通讯条件很差,不少专家估计,这场地震应该造成的遇难人数比统计数字要高2倍以上。

点击二维码下载

“世说时局”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