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外学界都比较认可的数据,目前中国基督教信徒人数在2300万至4000万之间,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7%—2.9%。国家宗教事务局2012年6月发布的数据则显示,我国现有经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近13.9万处,其中基督教教堂、聚会点约5.6万处。
法新社引述中国日报报道,中国国务院宗教事务管理局局长王佐安在中国日报解释说:“中国自己的基督教神学的建立应该配合国情,以及融入中国文化”。有数个中国国营媒体周四对此消息加以报道。
官方的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房兴耀在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表示:"据我所知,中国希望与梵蒂冈建立外交关系,梵蒂冈大多数人也持同样观点。现在是最佳时机,我们不应该错过机会。"
今年3月,方济各教宗接受一家意大利媒体采访时表示,去年他曾与习近平交换信件,互相祝贺对方上任。这被视为中梵关系转暖的迹象。
据英国广播公司引述梵蒂冈发言人隆巴迪神父说,教皇方济各在8月13至14日乘坐飞机前往韩国访问期间,飞机将飞越中国上空。教廷称,一般会向飞机飞越国家的领导人发送问候,但目前尚不清楚教皇的祝愿内容。
中国基督教的早期基础并不好。由于近代基督教的传入与帝国主义侵略紧密联系,在相当长时期内,中国老百姓不欢迎基督教。最近20年在中国基督教史上是很有分量的,这20年中国政治稳定,政策开放,气氛宽松,宗教得以发展。中国基督教秉持爱国、守法的理念,与政府和谐相处,积极参加国家建设,鼓励所有的基督教徒既要做好教徒,也要做好公民。
伊斯兰教分逊尼派和什叶派两大教派,中国主要是逊尼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伊斯兰教在各方面的发展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2001年4月23日,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其宗旨和任务包括,对当代中国穆斯林的宗教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做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正确解释,反对利用伊斯兰教搞极端主义,积极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在北京中华世纪坛的中央大厅,那组雕刻着对中华文明作出贡献的杰出人物的浮雕壁画中,仅有的两个外国人就是马可波罗和利玛窦。在当今社会,中国天主教要发展下去,就应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服从国家,适应社会,融入文化,即将基督的精华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之中,才能被中国人民所认同、接受。
美国皮尤研究所的数据近日公布,称到2025年,中国基督教人口可望达到1.6亿,2030年达到2.47亿,而美国的基督教人口则将可能萎缩。美国有报纸近日以此为题,称2025年中国有望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基督教国家。
有俄罗斯“教皇”之称的东正教大牧首基里尔几个月前在中国访问,并受到中国高层接见。俄罗斯媒体普遍认为,这有可能意味着中国对外国宗教政策出现微调,东正教在华活动或逐步正常化。
在长期以来受儒家怀疑主义及共产主义无神论主导的中国,如何处理与宗教的关系一直是充满挑战性的话题。从1996年开始,在官方话语中,非法宗教活动明显和分裂主义联系起来。同年新疆的“严打”不仅针对各种形式的犯罪活动,也打击与非法宗教活动有关的分裂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