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英国一些人在同中国打交道时,还是放不下“帝国心态”。中国综合国力日盛,已晋升为第二大经济体,再也不会回到一百多年前孱弱和屈辱的状态,“天下未可小中国”。英国昔日“日不落帝国”的盛况不再。但内心深处,某些绅士还保存一份虚矫的优越感。在同新兴国家打交道中,他们不时展露出礼服下的“小”字来。
1986年10月12日,英女王受邀来访中国。中国之行显然让她格外开心,因为这个中国和她在英国时所听所想,很不一样”。
当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北京见到当时的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时,她被邓小平紧握双手。还被媒体记者拍到用筷子夹龙眼,吃一些英国人看起来“触目惊心”的海参;在上海豫园的湖心亭品尝中国绿茶;走访云南领略中国西南边陲的自然美景的画面。当年女王在云南种下了稀有的英伦玫瑰,如今在英国的白金汉宫里也栽种着中国客人送给她的花卉。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对香港并不陌生,曾多次到这里参加活动。不过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大日子里,女王却“缺席”。但是儿子查尔斯王子却代表她前来,并且代表女王宣读了告别赠言。
实际上,女王对香港回归一事一直记忆犹新。8年后的2005年,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英国,女王与胡锦涛在宴会上致辞时,不约而同地提及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的问题。
菜上两道,酒过三巡,伴随着佳肴与美酒,宴会气氛渐渐达到高潮。在众人的掌声中,江主席邀请女议长一起,合唱起“当我们年轻的时候”。这是一首上世纪30年代脍炙人口的电影插曲,全场宾客伴着演唱,整齐地拍着双手,欢呼声阵阵。此时,女王听着曼妙的歌声开怀大笑,激动得流出了眼泪,“乐得前仰后合的英国女王,让众人看到了与平时稳重而端庄、微笑中流露出威严的形象完全不同的一面。”
中英于1954年6月17日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双方于1972年3月13日将其升格为大使级。此后30多年,中英关系历经波折,总体上朝着积极稳定的方向发展。1997年7月,中英实现了香港政权的顺利交接,两国关系揭开了新的一页。有专家相信两国政治领导人会继承前人遗志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把中英关系推到历史的“珠穆朗玛峰”上。
无疑,中英经贸合作是这次李克强访英的重中之重;然而,《金融时报》评论员认为,这仅仅是李克强访英的直接目标和短期目标,如果我们把这次访问置于近期国际地缘政治发展的大背景下来看,那么,其意义便远非仅仅止于“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