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9日
第 43 期

 幼儿伤害案频发 安全感丧失引社会胆寒

 
    
6岁男童遭人挖眼 舆论震惊刺痛人心
导语

    8月24日,山西汾西县发生伤害儿童恶性事件:6岁男童斌斌被人骗到野外,遭下药致昏迷并挖去双眼。经急救,斌斌已无生命危险,但已确定双目永久失明。山西公安机关已成立专案组,悬赏10万征集线索。挖孩童双眼,刺痛人心,联想近期频发摔婴致死,女童被性侵事件,民众安全感霎时降低,社会舆论纷杂猜测。

6岁男童惨遭挖眼 永久失明嫌犯难定

     8月24日19时20许,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府南三区六岁儿童郭某被一女性犯罪嫌疑人骗至野外,残忍将其眼睛严重伤害。经急救,男童已无生命危险,但已确定双目永久失明。山西公安机关已成立专案组,悬赏10万征集线索。

     山西汾西“8·24”伤害儿童案发生后,引起广泛关注。据新京报报道,当地警方称,“受害人被发现时眼角膜失踪”的消息与事实不符,基本可排除器官买卖的可能。据受害男童回忆,犯罪嫌疑人染着黄发,能叫出自己名字。其家属称,孩子至今不知自己的伤情,问“天为什么一直是黑的?怎么就亮不起来呢?”     

摔婴虐童性侵幼女 丧失道德的社会案件令人震惊

     就在长春“盗车杀婴”案终审宣判维持凶手死刑后,7月23日20时50分许,在北京大兴区科技路公交车站发生一起恶性案件。两名驾车男子因不满一名推着婴儿车的女士挡道,双方发生争执。过程中一名男子将该女士打倒后,又将婴儿车内的女童摔在地上,导致女童严重受伤。7月26日,受伤女童因抢救无效死亡。

     北京男子当街摔婴事件刚刚过去,网上又传来了河南林州民警摔婴事件。5旬民警酒后当街抢女婴重摔在地,所幸孩子已脱离生命危险。

     海南校长及官员带女学生开房的案件引起全国震动,如今涉事女生仍未走出阴影,有的女生性格越加叛逆混迹于“社会”;有的性格变得孤僻,不愿意走出家门。同样的,人们不时就可听到类似河北男子驾车当街掳走多名小学生性侵多名女童;两未成年女孩遭爷爷猥亵;男子车上性侵多名女童等等新闻,不断冲击着人们的心理底线和社会容忍度。

   

 
 广西派出所长性侵幼女:校园里的卖处黑手
男童遭挖眼激发众怒 网络舆论热烈讨伐残忍行径

     6岁男童斌斌被人骗到野外,遭下药致昏迷并挖去双眼。残忍的手段和永久失明的后果另人们悲痛愤怒。人们纷纷斥责凶手,也为小斌斌的伤痛而难过。警方称事发现场“眼角膜失踪”与事实不符,警方否认嫌疑人“染黄色头发”,依旧未明的凶手为民众心头笼罩阴霾,男童的哭声和永久失明的命运惹众人惋惜。网络上不乏各种悲愤声讨的言论:

     作为一个山西人,对于这件事情只能深表同情,同时对于丧心病狂的凶手表示强烈谴责与诅咒。

     真的不敢想象.以后我的孩子要生活在这样一个没有安全感的社会;这让我如何去面对我未来的孩子……?! 
     凶手,太可恶了。世界之光明,却是如此的黑暗。凶手那明亮的眼睛却犹如男童眼里的黑暗。

     不忍再见孩子成悲剧主角,要从法律到舆论,共同撑起孩子的天空,让一切暴徒明白:孩子,碰不得

     暴力刑事案件导致社会安全感降低,恐慌谣言流传加剧民众猜测。人们忧心,带小孩出门不安全,小孩在家留守不安全,在外玩耍也不安全。人们猜测,出门是否会遇到车祸,说不定公交车就爆炸,车站或许会发生挥刀杀人案……

     当然,这些只是民众过于恐慌的心理焦虑,却不能忽视的是,社会事件造成的民众对社会安全感的忧虑。在传播学历我们知道,因为媒体的密集报道和新闻选择,媒体营造的“媒体世界”看起来比现实世界要危险得多,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日益严峻且多元化的社会问题背后隐藏的是民众内心的变化。每一起社会案件是由一个悲剧的凶手造成,然而无法否认的是每一个人背后反映的是严峻的社会现实。人们暴虐,易怒,血腥,悲哀,这都是社会案件反映出来的当下心态。不管是当事人还是围观者,人们心中的安全感都在减弱,人人自危,社会焦躁。

 
安全感降低 舆论猜测引人人自危
法律知识缺乏 社会教育欠缺
    有法律界人士指出,近期的数起社会事件折射出,中国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制度层面上仍存在不足:即有效监护制度的缺失、“虐待儿童”的无罪名可定等问题,这暴露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尚待进一步完善的事实。 

    中国性侵案增多还归咎于性教育质量乏善可陈,儿童对如何应对此类状况缺乏指导等。同样的,譬如“嫖宿幼女罪”一直以来饱遭诟病,但是否废除、何时废除却始终没有一个像样的说法。

    保护儿童还需要社会各界通力协作。在香港,警方、专业人士、社福机构、民间团体、综合家庭中心等在保护儿童方面该负什么责任,都有很详细的指导守则。我国内地虽也有少数社会组织介入这一领域,但总体而言还不成体系,不同机构之间也未形成合力。整合多种社会力量保护好我们的孩子,也是需要努力的方向。
社会良知受考验 道德觉醒响警钟
    从长春“盗车杀婴”到“北京摔童”,极端案例背后隐藏着社会个体的负面因子,但社会的良知终不会被完全掩埋。人之初,性本善,如何使人心向善,应从挽救良知、维护道德底线做起。

    法治社会下要维护健康社会秩序,还需回归到人的良知和道德上来。而良知来源于我们每个个体的共同努力,道德则来源于自我的约束力。社会良知泯灭,人性丧失,其病因在于社会个体的正面影响力和社会的教化功能。

  就社会个体而言,我们应该自己负责,做一个有良知的人,去影响周围的人;少说大话,多做实事;少一些暴力的泄愤,多一些理性的建言。因为“你怎么样,中国便怎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保护儿童安全迫在眉睫
    中国人的安全感正在一天天的丧失。法律查处必须严肃公正,安全防范必须严谨有效,社会安全人人有责。但愿我们真正从根本上唤醒人们从善的意识,重拾人性的真善美。社会不会一天就变好,但是有一群人在努力,总会慢慢好起来。

你认为社会安全感正在日渐丧失吗?

  不赞成   
  赞成   
  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