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公里,40分钟——12月7日的晚高峰,北京一辆120急救车在把伤者送往最近医院的路上,遭遇了堵车,路况糟糕,无车避让,殆误救治时机让伤者失去了生命。为生命让路为什么这么难?无独有偶,早在今年2月,北京东直门簋街一家云南过桥米线店起火,消防车赶赴救火途中,不仅未获社会车辆让行,反遭并线超车。无数事例警示人们,是什么在阻挡生命的延续?
规定不断完善 施行仍是漏洞百出1988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五十五条明确规定:警车及其护卫的车队、消防车、工程救险车、救护车执行任务时,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不受行驶速度、行驶路线、行驶方向和指挥灯信号的限制,其他车辆和行人必须让行,不准穿插或超越。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通过,规定改为: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执行紧急任务时,可以使用警报器、标志灯具;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驶路线、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和信号灯的限制,其他车辆和行人应当让行不得穿插超越。如阻碍通行的,按《治安管理处罚法》可处警告罚款乃至拘留。[详细] |
急救车难得畅通 私家车司机并非有意一项网络调查显示,遇到急救车不避让的私家车超过一半以上。有司机坦言,他并不是不想让,而是“以前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不知道该怎么让。前方有红灯,能闯吗?没有应急车道,又该让到哪去?因此违章了,会不会挨罚?” @游走在硅谷的大鲨鱼:这不是道德的问题,完全是社会的交通机制不够完善,晚高峰遇到这类车该怎么让?为什么医院就不能配备救护直升机? @我是dj220:应该呼吁交法对于避让消防、救护、校车等有所体现,未避让如何处罚,因避让造成的交通违法如何处置等;应该宣传下怎样避让,如何避让能够更安全、高效;考驾照时就该增加相应内容。
避让急救车 说难也不难 国外的方法或可得解
新加坡急救车装摄像头 不让道被拍后重罚 在国外,给急救车让路是“铁律”。在德国,任何车辆听到救护车的警笛声即使发生交通意外,也要尽力让出车道,如果发生拥堵,最里道的车就算冲上人行道也必须把道路让给救护车通过;在新加坡,救护车都装有摄像头,如果拍摄到哪辆车不给急救车让路,这辆车就将受到重罚。[详细]
有规矩守规矩 ——德国公路的救命通道 紧急情况下让出救命车道是大家的共识。从学车开始,驾车者就得把给急救车辆让路作为基本常识记住。德国的驾校还会告诉学院怎样避让。如果挡道会被罚款,甚至受到刑事追究。 德国人开车不随意并线、不加塞、不抢行。德国人用规矩维护出一条紧急情况下的生命通道。
完备的急救车 车内能完成各种急救服务 德国急救车的标准,在当代名列前芧。车内装有心电监测、凡肺复苏、外伤处理、静脉输液等装备以及多种药品和敷料等。车内还有灵敏度很高的通讯装置。急救医护人员在车内能为病伤者做各种急救服务。
便利的“空中救护车”服务到家 德国1980年运用直升收音机运送伤病员,随带急救仪器药品齐全,不受震、不受伤害、无痛苦、非常舒服。到1980年底已覆盖全国住宿95%,10分钟赶赴现场,成为世界上空中急救最发达国家。[详细] |
和急救车堵在一起 能怎么办?
@汤楠EE: 遇到过,可是怎么让?下班高峰车排车的,没空挪。左右前后都是车。不是单纯素质问题,是相关的机制都不到位! @汾阳世子:这不是让路问题,车子堵在一起,根本让不了。这应该是道路规划的问题。 @面对大海666:在痛斥不让路的司机时,也要反思救护车自身!多少次没有救人任务却拉着救命的警笛从大家身边呼啸而过。诚信!从每个人做起。 |
救命如救火 避让是必须
“救命如救火”是与时间赛跑的十万“火”急,是分秒必争的“燃”眉之急。“救火车”与“救命车”的呼叫信号应当得到路上同行车辆的注意和警觉;奔赴现场的“救火车”与“救命车”,应当得到路上所有车辆的礼让;紧急呼救中的“救火车”与“救命车”,应当是“特权车”。 |
法规保障不了急救车的畅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3年通过,规定: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执行紧急任务时,可以使用警报器、标志灯具;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驶路线、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和信号灯的限制,其他车辆和行人应当让行。 |
为急救车路权立法仍旧迫切
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4月30日,北京院前急救网络救护车624辆,其中120网络421辆,999网络203辆。近两年北京年急救呼叫量超过60万次,且逐年上涨。 2011年全市急救呼叫总量为652,340人次,日均呼叫1788人次,出动救护车总数为567413车次。在北京目前的交通状况下,为急救车的路权立法格外迫切。 |
还急救车路权从你我做起
今天我们违章停车,挤占“生命通道”,明天当我们的“生命通道”被别人挤占的时候,是否希望别人能让一让,是否悔不当初?主动为急救车让道既是法律的规定,也是现代人应有的素质,更应成为我们的常识。[详细] |
虽然我们看着“急救车司机拉女友看演唱会撞倒路人”、“急救车拉家具、接孩子、送领导”等等公车私用的丑闻层出不穷,虽然拉响警笛在你后面喊着“请您让一让”的车里可能是一个私自用车的混蛋,但守规矩做善事从来不能“因噎废食”。
□出品:大公网言论频道 □责编: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