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微博在网上蹿红,微博爆料称:来凤县一所中学为该校一名学生立碑,这名学生在去年的高考中以668分成为恩施州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微博一经发出,引起广泛转载和评论。关于怎样树立学生榜样,学校该怎样奖励优秀学生,以及高考成绩是否代表一切的讨论不断。“开创了来凤教育的新篇章,书写了平民教育的神话”,这样的碑文用在一个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孩子身上,无疑显得过于世故与沉重...
【详细】近日,一条新浪微博在网上蹿红,引起广泛关注,网友评论如潮。该微博称:来凤县一所中学为该校一名学生立碑纪念,这名学生在去年的高考中以668分成为恩施州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
在一所学校校园内,一座黑色大理石底座上,立着一尊半身人物雕像,下方用鎏金大字刻着人物简介,内容大致为:去年高考中,该校学生杨元以668分成为恩施州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录取,“开创了来凤教育的新篇章,书写了平民教育的神话。”
据爆料称,去年6月25日,高考成绩发布当天,来凤县高级中学组织师生举行了隆重的巡街活动,几名学生抬着大大的“喜报”牌走在前面,杨元胸戴大红花、通过天窗站在一辆轿车中紧随其后,之后则是数十人组成的腰鼓队,场面十分热闹。
记者了解到,该校为刚创办不久的民办学校,杨元是其首届毕业生。据爆料称在去年6月份高考成绩公布之后,来凤县高级中学组织师生举行了隆重的巡街活动。
在激烈的招生压力和生源竞争力的影响下,“名牌大学录取率”是一份响亮的招牌,该校第一届毕业生即考取清华的雕像定是一份镀金的名牌。
该校校长设想着为今后所有考上清华北大等著名高校的学生树立雕像的计划,无非是要做成一个功德墙,在校园中林立起学校优秀教育成果的名牌。
身处清华大学的当事同学杨某表示亚历山大,学校以巡街方式庆祝,为优秀学生立雕像,都不符合常理,然而想到学校刚创立,有招生压力也有难处,对校方的举动很无奈。
树立雕像是件严肃庄重的事,一般是对社会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人才才可享受树碑立传的荣誉。该校认为学习成绩优异而立碑做榜样的行为确实过火,为该同学带来不必要的社会议论和舆论负担。
甚至有网友建议杨某父母应该提起诉讼,这是学校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在杨元的塑像碑文上写着:以668分喜中恩施州理科状元,荣录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来凤近几十年来第一个全州理科状元,也是2012年恩施州唯一上线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他开创了来凤教育的新篇章,书写了平民教育的神话。
考取状元,荣录清华北大,这不仅仅是考生个人的喜事,通常会成为一个地区性的狂欢。在有的地方,发送录取通知书的邮递员会带来第一份道贺,一束鲜花或一串鞭炮为考生庆祝。接连着的,是家人的喜悦,学校的荣耀,当地教育局的庆贺,当地政府的奖励等等。
以往的校园文化建设都是用鲁迅、胡适,孔子、老子等名人作像,或者设计象征着科技或读书的雕塑,该民办学校用学生为榜样的做法不得不说也是一个改变和创新,用身边的实例来激励学生好好学习确实更有说服力。
该校长设想,今后凡有学生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校方都将为其树立雕像,以示纪念。
从校园中寻找学习的榜样,确实比冷冰冰的孔子雕像更有实际意义。然而该校大张旗鼓的“巡街”和塑像举动,必然会引来网络世界自由言论的诸多抱怨与品评。
杨元同学的雕像碑文上写着,“开创了来凤教育的新篇章,书写了平民教育的神话”。这一句赞颂用在一个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孩子身上,无疑显得过于世故与沉重。个案不具有普适性,仅仅一位同学的优异成绩根本代表不了一个地区教育的局面,也不可能因此开创所谓“平民教育”的新神话。
对偏远地区农村地区来说,更少的发展空间和提升机会使得高考成绩的压力更加切肤。学校对录取率、优秀毕业生的追求也更加“入魔”。素质教育的口号和趋势再强烈,抵不过想要“成功”想要“录取”的现实欲望。
教育资源的分配和偏远地区的大学录取率是否公平是否合理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社会话题。高考制度也已经是激起无数争议,却不见有效改革的社会问题。
为优秀学生“树碑立传”,是对一个好学生做的一件好事,却忽视了对更多学生乃至全社会的坏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