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朝鲜时隔39年首次修改了《树立党的唯一思想体系十大原则》。修改后的《十大原则》规定:“应将劳动党和革命的血脉——白头山血统永远延续下去”。据分析,朝鲜强调“白头山血统”并加强对三代领导人的偶像化,等于承认朝鲜是一个世袭制国家。也说明金正恩已经大权在握能够自由推行自己的意志,表明朝鲜国内的经济改革浪潮迫切需要金正恩拍板稳定的政治体制。
朝鲜修改后的《十大原则》规定,应深化树立党的唯一领导体制的事业,并世代延续。应将我们党和革命的血脉白头山血统永远延续下去并坚决保持其绝对的纯洁性。而以前的《十大原则》第10条第1款是,应在领袖金日成领导下确立党中央的唯一领导体系。
韩国某国策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员说,朝鲜强调白头山血统,并明文规定世袭制,加强对金日成、金正日和金正恩金氏家族三代人进行偶像化,就等于承认朝鲜是近代封建国家。金正日时代曾经将金日成思想作为指导思想本无可厚非,但是金正恩在定位金正日思想的同时确立白头山血统的纯洁统治,就为金家的世袭制度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此时公开规定“政权世袭”并不是金正恩已经固若金汤的标志。可能的情况是恰恰相反,金正恩尚需要继续巩固权力,所以才需要把原来内部已承认的政权世袭共识拿出来公开宣示,以堵住可能的潜在反对势力。但是,此原则一旦公开宣示,即意味着政权世袭正式成为公开的“规范”,“父死子继”可能继续成为金正恩之后的朝鲜政权继承方针。这对那些期待朝鲜政权在金正恩巩固权力之后会出现逐渐变化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对朝鲜人民来说,这更是一个最大的坏消息。因为一旦朝鲜继续坚持家族世袭的路线,就意味着对内的经济改善、对外的改革开放将变得更为困难。朝鲜之所以不敢对外开放,在很大程度上担心外部的信息一旦流入,朝鲜人民一旦开阔了眼界,所谓的“白头山血统”便会在世界时代浪潮面前现出专制、落后的原形。而以朝鲜的地理与资源,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扭转趋势下,它根本无法自力更生地发展经济、养活人民,遑论赶上韩国、在世界舞台上赢得应有的尊重。分析人士认为,朝鲜改革浪潮已经拉开帷幕,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推动世袭制度的确立,为朝鲜政治提供了稳定的动力。只要金正恩政权不被以贤能着称的人推翻,朝鲜在国际社会上就是胜者。
目前金正恩推动世袭制,为朝鲜进行经济改革塑造了稳定的政治环境。金正恩7月末在会见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时再次强调了朝鲜要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而事实上,朝鲜进行变革也需要良好的内部环境。这与中国当年改革开放初期确立邓小平的核心执政地位,让华国锋在1981年6月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辞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职务如出一辙。
随着自由主义生活方式通过中国或韩国等渠道流入到朝鲜,朝鲜政府担心党干部和民众的意识发生变化。朝鲜意识到随着经济的开放,保证政权不被颠覆就显得尤为迫切。金正恩在目前重点推动经济改革的同时,只能够先通过确立世袭制度来保证政权的稳固。
朝鲜将权力世袭制度化符合专制运行的内在逻辑。既然搞专制,当然世袭制是最佳的选择。专制不搞世袭制,就必然带来权力的分化,而权力分化又会不利于专制的运行。这是个相当纠结的事情。相反,宪制就没有这样的纠结。权力分化与分散本来就是宪制的应有之义。朝鲜内部也在尽最大可能削弱中国的影响,比如清除亲中派;按照自己的调子行事,比如处理朝核问题与废止六方会谈,又比如它试图单独与美国媾和,等等。
也就是说,中国对金氏政权的影响力十分有限。中国官员也曾对外媒表示:“朝鲜绑架了我们的对外政策。”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CFR)主席理查德·哈斯也说:“中国对朝鲜的看法确实发生了变化。似乎最近在中国有更多的人认为朝鲜不再是‘战略资产’,而是‘战略负担’。”
国家关系如果建立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基础上是很危险的。这既不符合国际关系的现实,也不符合中朝各自的现实,也是对中国发展同西方关系的否定。其次,把中国的战略安全寄托在所谓的地缘政治优势上,本身就是不切实际的,也夸大了朝鲜的作用。在现代战争形势下,当危害就产生在缓冲区内,缓冲区的“缓冲”作用也就消失了。
同时,国际社会一度寄望于金正恩接掌国家权力后会推动朝鲜改革,似乎朝鲜也表现出这样的迹象,但朝鲜不具备改革开放的条件。即使金正恩本人有意推动小幅度的改革,朝鲜执政集团也决不会允许金正恩这样做,因为一旦改革开放之门打开,朝鲜现政权即可能会被倾覆。对于一个迟早会失败的政权和国家,中国和它维持超乎正常国家关系之上的关系,很不理智。
因此,中国发展同朝鲜的关系必须回归到正常的国家关系,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和出发点,而不能被虚无的意识形态和战略缓冲区的“说辞”自缚手脚,以致把自己搞得非常被动,损害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