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理郑烘原因客轮沉没事故引咎辞职
韩国载477人客轮沉没 救援人员上船施救
独家解析
中国从韩总理辞职中学到什么

中国从韩总理辞职中学到什么

在笔者看来,韩国总理辞职的本质在于制度化建设,以及高层政治对民间舆情的反馈机制。中国正在进行行政体制改革,改掉的当然是各种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弊端,其中自然需要建立权责明晰的问责制度和上通下达灵活体验的反馈机制。韩国的做法确实值得各级政府部门借鉴。

爱辞职的韩总理究竟"惹"谁了

爱辞职的韩总理究竟"惹"谁了

正是民众对政府不满导致了韩国总理在短短几年内就会成为舆论的“众矢之的”,也会成为被执政党抛弃的“替罪羊”。有韩国媒体曾将总理一职当作是“高危职业”而报道。在玩笑之余仔细想想,也确实让人不胜唏嘘。

韩总理成总统“政治防火墙”

韩总理成总统“政治防火墙”

此前,韩国曾有过多次总理辞职以保护总统和执政党继续施政的例子。换句话说,总理辞职的目的之一是“弃卒保帅”,这与总理的政治地位有关,也和总理的政治认同感和传统意义上的政治标签密不可分。在笔者看来,这次郑烘原辞职总理,虽然算是为自己的指责做了检讨,为朴槿惠政权做了民意挽救,然而对韩国政坛的影响仍然是非常巨大的。

解码韩国政治的“纠偏”机制

解码韩国政治的“纠偏”机制

在韩国66年的历史上,担任总理的有55人之多。很多总理生涯不过几个月。总理职位走马灯式的更替,其实也在书写着韩国从一个军事独裁国家向文官制的民主化转型的历史。

那些辞职的韩国总理
1)政治事件“酿风波”辞职

事实上,韩国总理下台的最常见原因还是政治因素,在尔虞我诈的韩国政坛,“弃车保帅”只是小手段,因为连“提出辞职后又放弃辞职”的情况也曾出现。

2001年9月6日,此前向总统金大中递交辞职信的韩国总理李汉东宣布,他将留任国务总理一职。

李汉东通过他的秘书说,尽管日前国会通过了针对统一部长官林东源的不信任案,并导致他所在的自由民主联盟与新千年民主党的执政联盟破裂,他仍然决定继续留任总理一职。

十年前也曾有一位韩国总理因发生重大人员伤亡事故而引咎辞职。

1994年10月21日,长近50米的桥板从汉城(现首尔)汉江上的圣水大桥中段塌入江中,正在桥上行驶的一辆公共汽车和十几辆小汽车随之坠入20多米高的桥下。公共汽车上大多是赶早上班或上学的工人和学生,一辆小面包车里还坐着前去参加警察日庆祝大会的十多名警察。事故共造成数十人死亡。

事故发生后,汉城当局和军方出动了20余架直升机和打捞船只进行救援。时任韩国总统金泳三指示一定要查明事故原因,追究责任。汉城市市长李元钟当下被免去职务;总理李荣德也向国民道歉并向总统递交了辞呈,以示承担大桥坍塌事故的责任。

2)重大事故“有担当” 辞职
3)丑闻主角“惹民愤”辞职

行为不当、学历造假、投机倒把、偷税漏税等都可能导致总理职位不保。

2000年5月19日,因个人财产问题引起非议的韩国总理朴泰俊面见总统金大中,并提交辞呈。韩国法院裁定,2000年1月上任的朴泰俊在1988年至1993年期间借用他人和亲戚的名义购买了多处不动产以逃避纳税,并进行投机活动。此事披露后引起舆论哗然。朴泰俊在其发表的《对国民道歉书》中表示,他对法院的判决“不作任何辩解”,并“愿意承担所有责任”。 

韩国的政治经验
民众声音改变“政治版图”

民众声音改变“政治版图”

可以说,数十年来的政治进步的根本,在于民众愿意发声、敢于发声。这种对国家和民族的坚定责任感,是推动韩国进步的钥匙。韩国当局能够顺应潮流,进行顺势而为的改革以适应民众诉求,最终才让韩国逐渐步入了民主社会。这又反过来促进了民众诉求的利益实现。 

法律制度“战胜”政治清算

法律制度“战胜”政治清算

韩国如今的民主是通过建国以来几十年民众的不断浴血抗争、政治高层的妥协与让步,以及法律制度的逐渐完善慢慢构建起来的。当然,在民主制度的完善之余,如何更好地通过制度加强社会治理,提高对紧急事件处理的能力,又是摆在韩国执政者面前的难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