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遍及中亚
“漂在非洲”的中国人
中国海外项目“重点名录”
科伦坡海港城:三分之一将属于中国

科伦坡海港城:三分之一将属于中国

28年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对斯里兰卡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这次对斯里兰卡的访问,人们普遍关心的是两国间将会签署的科伦坡海港城建设协议和其他海港发展协议。据斯里兰卡媒体引述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吴江浩的话说,科伦坡海港城的三分之一将属于中国,其余部分由斯里兰卡开发。

尼加拉瓜跨洋运河:华商500亿美元拿下

尼加拉瓜跨洋运河:华商500亿美元拿下

运河项目的设计构想还包括建设两个主要海港、一个飞机场、一个自由贸易区和一个综合旅游区。施工阶段,项目将直接雇佣5万多名工人。工程后期,还将设立自由区﹑金融区﹑保税加工区与城市生活区,后期配套工程共将创造约25万个工作机会。一旦投入运营,其将创造20万个工作岗位,几乎相当于目前尼加拉瓜整体劳动力的10%。

中泰大米换高铁项目起死回生

中泰大米换高铁项目起死回生

消息称,泰国国家和平与秩序委员会已经批准了两条连接中国和泰国的高铁项目,总成本约合人民币1430亿元。有泰国官员透露,这两条高铁是中国连通东南亚国家计划中的一部分,新的高铁线将把中国的南部省份,通过泰国和东南亚国家相连,同时也会帮助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发挥更大的经济影响力。

中缅油气管道 留名世界管道建设史

中缅油气管道 留名世界管道建设史

经过3年艰难的施工,中缅油气管道工程终于按期完工。一根根管道被石油工人焊接起来,连成并行的两条管线,延绵2000多公里(含国内段),且一次焊接成功率高达98.68%。“这是我所看到的最难建设的管道工程,我无法在世界范围内组织一个团队在30多个月内完成建设任务。”曾两次赴现场踏勘的美国管道专家巴斯特·格雷说。

中吉乌铁路:已完成预先许可评价报告

中吉乌铁路:已完成预先许可评价报告

“中吉乌铁路的国内段评审,我们准备先启动,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等不靠,推动国家层面尽快开工建设中吉乌铁路。”今年8月31日,在喀什第四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媒体见面会上,喀什地区发改委主任佘瑞元表示,目前中吉乌和中巴铁路建设前期工作都已启动,尤其是中吉乌铁路,去年已完成预先许可评价报告,下周国内专家将来疆评审。

中国海外项目“风险评估”
政治风险评估:注重及时与前瞻

海外投资项目面临的风险分为七类:一是市场风险;二是信用风险;三是流动性风险;四是操作风险;五是法律风险;六是环境风险;七是政治风险,如,战争、动乱、国有化、政府违约等;上述前六项为商业风险。而政治风险发生几率相对较小,容易为投资者忽视,但是风险一旦发生,投资者面临的损失更为严重。近期中东和北非局势的动荡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政治风险。利比亚爆发的武装冲突和内乱,属于典型的政治风险,它让中国部分投资者遭受了惨重损失。

中国企业走出去并非一帆风顺,有时候当地人可能会有其他想法。比如肯尼亚主流媒体《标准日报》早在1月刊出一篇名为“为何铁路计划可能会是肯尼亚历来最大的丑闻”的报道,矛头指向了中国路桥公司,称其在肯尼亚工程上漫天要价。由于《标准日报》是肯尼亚最大的私营报纸,因而这篇既指名道姓,又声音多元的稿子影响力颇大。

民间风险评估:社会责任成重点
商业风险评估:不能赔本赚吆喝

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副司长王胜文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业务相对集中在高危市场。据他介绍,我国对外投资存量前20位的国家和地区中,对高危或高风险国家的投资额占到五分之一。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合同额超过十亿美元的89个国家和地区中,18个位于全球建筑业市场风险最高的20个国家之列。


中国海外项目“影响几何”
中国涉外项目教训篇

中国涉外项目教训篇

今天的国际市场已成为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科技力量综合博弈的场所,这使企业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如贸易摩擦、知识产权保护、暴力活动、人质事件等。尤其是一些政治风险更加难以把握和控制。中国企业“走出去”历史较短,经验不足,在语言、文化差异大,制度和法律环境不同的情况下,控制风险能力相对较弱。

中国涉外项目收获篇

中国涉外项目收获篇

一是规模持续扩大。以对外投资为例,截至2011年9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达3617.8亿美元,是发展中国家中对外投资最多的国家。二是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已成长起一批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大型企业集团。三是形式日益丰富,行业不断拓宽。四是多元化市场格局基本形成。中国企业的足迹已遍布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传统亚洲国家外,向非洲、拉美、欧洲和北美的投资也不断增加。

如何让当地民众接受中企?

如何让当地民众接受中企?

如果不与当地的民众建立很好的关系,那么贸易或投资就不能获得发展。中国企业需了解非洲文化和当地法律、投资及人文环境。和西方国家企业来比,语言对中国企业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本身非洲很多国家历史上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与西方国家企业不存在语言沟通障碍。


俄罗斯搅黄中吉乌铁路?

俄罗斯搅黄中吉乌铁路?

俄罗斯一直视中亚五国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虽然俄罗斯近年来国力有所下降,但一直试图恢复传统势力范围,对外来势力进入中亚抱有极强戒心。2013年国际石油价格下跌,俄罗斯手头拮据,但却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签署“俄哈吉塔铁路”协议,计划建设俄哈吉塔铁路,是其重建势力范围的一种体现。

北约施压土耳其弃购中国导弹

北约施压土耳其弃购中国导弹

来自北约日益加大的政治压力可能是让土耳其三思其选择的原因。为了促使土耳其改变主意,北约可能拒绝支付将中国生产的导弹系统纳入北约系统的成本。土耳其总理办公室一名高级官员说,由于与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总公司的技术谈判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一选择现在看上去没有去年那么有吸引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