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十八大报道之十八大前奏:

中共中央政治局向党的十七届七中全会建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为此,大公报自9月26日在要闻版开设“十八大前奏”栏目。随着十八大的临近,随后又推出“境外智库看十八大”、“党代表访谈”等栏目。

其中,“十八大前奏”从9月26日推出,采访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等中共理论权威人士,内容涉及“政改” 、“社会主义道路”、“反腐”、“两岸关系”等内容。多侧面、多层次展望中共十八大。

【记者:孙志】

【采访时间:9.26】

李君如指出,十八大将对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进行讨论,既要正视挑战,更要看到背后蕴藏的巨大机遇;今天中国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是,怎样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所指引的方向,改革创新进一步发展自己。……详细

【记者:孙志】

【采访时间:9.26】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在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指出,中国三十多年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多成绩,就是因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一直在保障着、推动着经济体制改革。……详细

【记者:马浩亮】

【采访时间:9.27】

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先后进行了77次集体学习,彰显中共领导人勤学、勤政、务实、民主的执政形象。有学者表示,该制度已成为中央高层加强科学决策咨询、增强治国理政能力的重要途径。……详细

【记者:马浩亮】

【采访时间:9.28】

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来,在持续强力反腐的高压态势下,90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违法、违纪落马。在惩治腐败的同时,当局更加注重将关口前移,更加注重反腐制度建设,惩防并举的反腐倡廉体系日渐完善。……详细

【记者:贾磊】

【采访时间:10.9】

中国军队致力改善和提升信息化水平。十六大以来,从单一合同战术向多军种一体化联合作战、从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到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包括理念和机制在内的全方位改革,令中国军队经历了发展的“黄金十年”。……详细

【记者:郑曼玲】

【采访时间:10.10】

近些年,一个崭新话题闪亮出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社会管理创新。从中央到地方,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从顶层到草根,都在实践中摸索着社会管理的创新之策。面对这道现实难题,中国的声音让人关注,中国的智慧令人期待。……详细

【记者:扈亮】

【采访时间:10.11】

中国经济体本身依然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只要“十八大”后能够及时启动相关领域的改革,中国经济转型之路可期。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还能持续10年以上。……详细

【记者:朱穗怡】

【采访时间:10.12】

当下两岸关系堪称过去六十四年来最好,充分证明了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和智慧解决两岸问题。如今两岸和平发展已由开创期进入巩固深化期,中共十八大即将召开,在对台政策方面是否会有新思维和新举措,备受两岸各界关注。……详细

【记者:李理】

【采访时间:10.11】

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逐渐发生转变,由单纯追求GDP高速增长发展到“既重质又重量”。过去10年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区域结构都发生重要变化,令日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大大增强。……详细

【记者:郑曼玲】

【采访时间:10.15】

从小渔村蜕变为大都会,香港从来不缺少传奇。而回归至今特别是近十年来,香港写下了更为举世瞩目的新传奇。这当中有特区政府与700多万香港市民的自强不息、团结进取,更离不开中央政府和内地人民的坚定支持、鼎力相助。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