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络版编辑香农4天前的一篇文章认为,此前预计巴基斯坦有可能成为习近平南亚之行的第一站,以显示“中巴全天候友谊”。但在中方在推迟访问巴基斯坦的背景下,习近平按计划访问印度和斯里兰卡,对巴基斯坦而言,可能是一个难以接受的现实。印度和巴基斯坦一直在各个领域“竞争”,当然也包括对华关系。
俄罗斯媒体9月9日报道,上周已正式宣布,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原定对巴基斯坦的访问不会进行。与此同时,习近平访问印度的筹备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这未必能看成是中国在南亚政策的某个急转弯,但巴基斯坦已被给出明确的信号:该结束近乎混乱和无政府的状态了!
印度外长斯瓦拉吉在新德里对媒体表示,“我们与中国的关系既是合作,又是竞争”,“(习近平)这次出访的成果将是巨大和实实在在的”。印度官员此前证实,习近平对印度的访问将在印度外长斯瓦拉吉和印度总理莫迪月底前往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之前。
中国在斯里兰卡投资5亿美元援建的斯里兰卡科伦坡国际集装箱码头一年前正式启用,在全世界最繁忙的国际海运航线上,中国又获得一个重要立足点。位于科伦坡的这个大型集装箱码头地处东西航线的中心,设施堪比新加坡和迪拜码头,其85%的股权归属中国招商局国际优先公司。这将是斯里兰卡第一个可以接纳大型货轮停靠的码头。
自古以来,中国就与东南亚国家有着密切的经济贸易联系,东南亚国家也发挥了促进近代中国与西方先进文明交流的桥梁作用。这条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往来的海上通道,与通过中亚到达欧洲的陆路通道齐名,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当莫迪回忆他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期间访华时,习主席称赞莫迪治下的古吉拉特邦“富有行政效率和响应能力”。在巴西与习主席会晤前,莫迪还曾专门了解了习主席的履历,认为这些准备有助于打破僵局;他还是首位积极表态“中印是一种精神、两个身体……我们要携手应对全球性问题和挑战”的印度总理。
中印同为两大文明古国、两大发展中国家和两大新兴市场,中印携手合作的意义和影响远远超越了中印关系本身,既是中印两国人民之福,更是亚洲乃至世界之幸。中国继续坚定支持巴方维护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不论形势和环境如何变化,中巴关系牢不可破,中巴友谊历久弥新,超越了时代变迁,焕发着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欢迎周边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今年以来,习近平多次开展短、平、快的精准外交,目的地均为邻国。邻国外交,成为2014年中国外交一大亮点。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中国对邻国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超过历史上任何时候;邻国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地缘重要性,也超过历史上任何时候。
东突在新疆制造的暴力恐怖活动不仅挑战中国政府的民族和反恐政策,也波及到中国与其最紧密的战略伙伴之一巴基斯坦的关系。分析人士认为,在反恐问题上,中国在巴基斯坦正面临和美国类似的难题。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近日在东京与到访的印度总理莫迪举行了首脑会谈。双方在国防、卫生、道路、洁净能源、妇女发展等领域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在会后发表的共有39条的“东京宣言”中,双方决定将原来的“战略和全球伙伴关系”升级为“特别战略和全球伙伴关系”;在宣言中:双方就在安全领域加强合作达成一致。
中国新版护照加入中国地图,引发的国际争吵不断升级,印度驻中国大使馆签发给中国公民的签证也加入新地图,将阿鲁纳恰尔邦(即我藏南地区——本网注)和阿克赛钦地区划入印度版图。
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纽带常被称为比山高、比海深,或者用“唇齿相连”来形容关系密切,这令边界两边的人稍许有些“肉麻”。不过,丹尼尔·S·马基的新书却提醒人们,北京和伊斯兰堡掩盖了一个事实:他们的关系并非那么深厚——华盛顿几乎没有必要担心中国会在巴基斯坦取代美国。《纽约时报》中文网2013年11月5日专门刊文介绍这本书。
印度石油天燃气公司和越南国家石油公司在南海开展能源合作。中国曾对印度OVL公司在越南府庆省外海127号、128号两个区域执行勘探表示过强烈抗议。而越南则不顾中国抗议,擅自依1982年联合国海洋公约声明了对这两块油田的主权。这次中国如何应对这种表态,甚至有何种实质行动,引发各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