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香港在线 | 言论 | 中国 | 国际 | 军事 | 历史 | 教育 | 图片 | 财经 | 金融 | 产经 | 汽车 | 宏观 | 科技 | 娱乐 | 女人 | 生活 | 体育 | 健康 | 书画 | 佛教
苏联老路是什么?
导语:

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代之以俄罗斯国旗,苏联解体。苏联解体一直被中共视作一个镜鉴。在改革中,中共试图避免走向苏联的老路,这一意识延续至今。苏联的老路或可以理解为,一方面是长达数十年的僵化体制没有被打破;另一方则是戈尔巴乔夫式的改革崩盘之路。

斯大林模式:解体的隐疾
斯大林模式: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

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以及体现这一模式的体制问题。这个制度由于弊病太多,已走入死胡同,失去了动力机制。通过这种模式的层层集权,最后斯大林掌握了全部最高权力,他不仅破坏了党内民主,党外民主也在斯大林模式的压制下销声匿迹。

体制不要民主,只要独裁。当然,苏联的统治者不叫独裁而叫“民主集中制”。实际上,苏联的那个民主集中制就是独裁的别名。因为在这个制度下,民众的声音根本发不出来,这样一来,民主的主体,也就是人民大众完全排斥在在这个制度之外了,民主的基础完全丧失掉了。如此集腋成裘,人民用脚投票是早晚的事情。而这样的体制,也桎梏了改革,错失了挽救政权的良机。

苏共党长期以来存在的严重弊端,如高度集权、缺乏民主与有效的监督机制、领导干部思想僵化、脱离群众、破环法制、个人迷信和特权盛行、不断出现政策失误等等,是由什么造成的?十分明显这些严重的弊端是在斯大林—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产生的,产生后又由这种制度保证上述弊端的长期存在并发展。因此当斯大林—苏联模式被抛弃时,必然也抛弃了由这种制度模式保证其生存的苏共。

精英阶层:得利益 背“义气”
苏联解体是精英推翻精英的闹剧

革命意味着“刀光剑影、你死我活”,有时甚至会造成血流成河。不过这种情形在原苏联各国并不多见。在这里,人们看到的只是一部分较为“激进”的精英夺取了另一部分较为“保守”的精英手中的权力。这些人谈民主、改革、市场改革。但是当他们走向权力巅峰时,大多与之相悖。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叶利钦。

苏联的精英阶层,是苏联体制的最大受益者。如果统治者想当然的认为这个国家精英阶层会维护其体制,那就是大错特错了。苏联的解体就是这一幻想的结局。当这一体制不能维护精英集团的利益,或者难以满足他们的胃口时,精英集团会毫不犹豫的抛弃当下的体制。一方面他们是体制的寄生虫,吸附在体制上以求做大。另一方,他们做好了随时抛弃体制的准备,在新生政权下,再次成为权贵和精英。

在改革中,精英是靠不住的。正如苏联前领导人尼古拉.雷日科夫所言:“我们监守自盗,行贿受贿,无论在报纸、新闻还是讲台上,都谎话连篇,我们一面沉溺于自己的谎言,一面为彼此佩戴奖章。而且所有人都在这么干——从上到下,从下到上。”这是对当时苏联精英阶层最为恰当的描述。精英们中的大部分最后都是凭借利益的嗅觉来站队。社会主义要长久,必须使从社会主义得到好处的人同时得到权力。人民必须有真正的主权。我这里并不是指实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但社会主义必须掌握自下而上产生的原则,而不应该掌握在上层。这样,社会主义才能维持下去。 

戈氏改革:慢病用猛药 治死了体制
为了改革而改革 葬送了改革

不能迷信改革,不能迷信制度的变革就能解决一切,不在于制度要不要变革,不在于改革要不要改,而在于怎么改。而苏联的改革恰恰就在此处出现了错误,苏联改革的弱点是它的浪漫主义,它在不清楚原有体制是如何造成令人不满意的状况下,就想去改变,那是不可能的。

苏联解体首要原因是经济改革失败,经济越来越糟,通货膨胀加剧,人民对苏联丧失了信心。苏联解体前的经济改革核心是企业改革,方式政企不分,市场经营的企业进行民主化改革。经过安德罗波夫改革,给了国企职工选票选举和监督企业领导,企业变得政治化和选举化,后来发现工资增长过快的问题取消。企业工会力量增强,国企经理为了讨好员工,保住位置,大发工资,加剧软预算约束,同时工资上涨,而农产品供应不够,造成恶性通货膨胀。

苏联在意识形态上混乱早有伏笔,自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不当批评开始就已存在。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随着其改革而进一步走向混乱。戈式的所谓“人道社会主义”不仅成为一纸空谈,也同时导致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失控。此外不恰当的“解禁”导致以“重评历史”为名,发表越来越嚣张的反共反苏和挑拨苏联各民族、各加盟共和国关系的政治思想言论,争相“揭露”和“批判”十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以来的历史“黑幕”和“罪行”,甚至宣扬沙皇和沙俄时代的“美好”和“辉煌”,把颠倒过来的历史再颠倒回去。

苏联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极不公正的现象导致民族关系变形,加深了少数民族与大俄罗斯民族之间的隔阂,激起少数民族对联盟中央政府的不满,增强了民族离心倾向。戈尔巴乔夫推行崇尚西方民主和政治多元化的改革,促发苏联社会剧变,引起过去长期潜伏的民族矛盾大爆发,导致一场规模巨大的民族分离主义运动。在这场民族分离主义运动中,过去潜伏的非俄罗斯民族的民族主义迅速泛起,而根深蒂固的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又恶性膨胀,这对矛盾加速了苏联的土崩瓦解。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