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丙,1963年9月出生,湖北省仙桃市人,1983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湛江市委副书记、市长。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总理在报告里面提到了要像对贫困问题宣战一样对环境问题宣战。也就是我们国家对环境保护,生态的保护应该说是一个国家战略。同时我印象很深的是总理对海洋强国的建设,也提出了清晰的目标,就是坚持陆海统筹,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这个对我们湛江来讲是振奋人心的消息。因为湛江是我们祖国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海洋城市。我们一定在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征途中贡献新的力量。

我们国家经过了30年的高速发展,可以说取得了今天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也是举世瞩目的,但是也确确实实积累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前进中需要克服的问题,比如说我们环境的问题,环境的污染现在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关注;比方说我们的贫富差距的问题,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关注。当然还有一个压力就是我们现在发展转型的任务也很重,就业的压力也很重,所以综合考虑这些方面的因素,定在7.5%左右这样一个空间,是比较合适的空间。

我们是海洋城市。关于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个丝绸之路的建设,首先是交通的互联互通,从陆上我们可以互联互通。比方说到缅甸也好,到越南也好,到泰国也好,整个东南亚完全可以做到陆上的互联互通,同时也可以在海路上互联互通。随着将来的经济发展,我们同东盟国家、同南亚国家以及同非洲国家的贸易往来会更加紧密。以湛江来说,从海上进行贸易的往来,既可以降低成本,也可以依靠我们的特色来发展我们的经济。

我们已经抓紧在研究,如何在国家这样一个战略里面能够贡献我们湛江的力量,我想说,目前湛江还没有完全做好,但是我们已经准备出发。在古书里面已有记载,就是在汉代,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这种交往是不断的加强,贸易往来十分的频繁,到上世纪以后,湛江曾经有一段时间是中国唯一一个对外交往的开放的港口,新中国成立以后,湛江的港口建设就加快了,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又是第一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到现在我们是建设越来越开放的湛江。

我们要做的工作很多,湛江是一个资源很丰富的城市,但是它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和同时起步的沿海开放城市相比,还是落后的。所以我们要做的事还很多,头等大事就是把我们的经济总量做大。依托我们的海洋优势、港口优势,把我们的海洋优势做起来。这一方面已经很有成绩,这就是在2016年,我们的三个大的项目都会陆续投产或者扩产,包括钢铁、石化和造纸,这三个项目的投资都在500亿以上,加起来超过有2000亿的投资,再加上它的产业链的带动,估计湛江的经济总量和质量都会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这是我们要做的头等大事。

王中丙接受大公网访谈实录

坚持陆海统筹 实施海洋战略 发展海洋经济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201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大公访谈》,我是主持人周楠。今天做客我们节目的是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湛江市市长王中丙先生,王市长您好,首先请您和网友打声招呼。
    王中丙:大家好,非常高兴来到大公网和各位网友见面,谢谢你们。
    主持人:我们首先请王市长用简短的几句话给我们介绍一下湛江。
    王中丙:可能很多网友还到过湛江。美丽的湛江欢迎你们,湛江是祖国大陆最南端的地级市,也是我们国家三大半岛之一。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也是具有南方特色的半岛城市之一。我们这个城市是广东省海岸线最长的城市,我们占广东省海岸线的比例占到了38%,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6.9%。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海岸大市。另外我们湛江市也是一个人口大市。去年我们的户籍人口已经超过了800万,达到了810万。同时湛江也是一个大港,湛江港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个万吨级大港。到现在北部湾也是粤西最重要的港口,最大的港口。当然湛江还是一个美丽的军港,我们国家的三大舰队中,南海舰队的司令部就驻扎在湛江。大家有时间来湛江的话,一定可以看到十里军港的威武气派。
    湛江它还有一个特别,它有一个湛江湾。我们这个城市是一湾两岸的海湾城市。我们现在有一座跨海大桥,现在正建第二座跨海大桥;还有一座隧道,也就是说将来我们会有三个通道把两岸连起来,总之一句话,百闻不如一见。期盼我们网友到湛江来走一走,看一看,一定可以给你很多的惊喜。谢谢。
    主持人:通过王市长的介绍,我相信很多的网友对湛江有了大体的印象。作为从地方来的一位官员,您今年听了总理的政府报告有什么体会和心得,可以跟我们网友分享一下。
    王中丙:今年李克强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得到了几十次掌声,可以说都是发自各位代表内心的掌声。去年一年我们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可以说从容地应对各方面的挑战,全力攻坚克难,全面完成了各方面的一些指标。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总理在报告里面提到了要像对贫困问题宣战一样对环境问题宣战。也就是我们国家对环境保护,生态的保护应该说是一个国家战略。同时我印象很深的是总理对海洋强国的建设,也提出了清晰的目标,就是坚持陆海实施统筹,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这个对我们湛江来讲是振奋人心的消息。因为湛江是我们祖国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海洋城市。我们一定在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征途中贡献新的力量。
    总理在报告里面也提出来改革、创新和稳中求进,通过创新驱动来推动我们的经济增长。不光是在经济的总量上、规模上、速度上取得好的成绩,同样在发展的质量或效益方面也要有一份很好的答卷。当然这次两会对广东团来讲可能有一个特别的感动。就是习总书记亲自参加了我们广东团的讨论,对广东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赞扬,要求广东继续做好改革的排头兵,同时给我们提出了要求,就是一定要把改革观同转型观很好地处理好。广东的爬坡越坎,就是把这个观念处理好。所以我们相信其他的代表和我一样,都从总理的报告里面得到很大的振奋,我们回去以后会更加的精神,更加明确的把我们的工作做好,把湛江的工作做好。

总理提出7.5%左右的GDP增长速度是比较合适的
    主持人:王市长反复提到了一个词就是改革,相信改革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也都是感触比较深的。那么我们也注意到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同时也把今年的GDP增速定在7.5%左右。在改革和经济增长的双重背景下,您认为如何能够协调,能够在促增加的同时还能够调结构,如果使两者兼顾?
    王中丙:是,总理在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的时候,他提到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要继续把改革作为各项工作的动力,另一方面提到把我们经济发展的速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同时要持续的关注民生这三个问题。实际上定在7.5%,我们在讨论的过程中也觉得是实实在在的,我们国家经过了30年的高速发展,可以说取得了今天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也是举世瞩目,但是也确确实实积累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前进中需要克服的问题,比如说我们环境的问题,环境的污染现在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关注;比方说我们的贫富差距的问题,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关注。当然还有一个压力就是我们现在发展转型的任务也很重,就业的压力也很重,所以综合考虑这些方面的因素,定在7.5%左右这样一个空间,是比较合适的空间。我想7.5%是这么多年来最低的一个发展速度,但是应该说我们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个体很大,去年我们已经差不多到了57万亿的人民币的GDP。这样大的体量还有这么大的速度,等于是相当于去年美国它的发展速度的四倍,这样的速度,我们看已经是很高速度了。主要是要强调既要有一定的增长速度和发展的规模,更要有发展的质量和发展的效益,要把这两个方面处理好,特别是我们面临的这么大挑战的问题,让老百姓看到希望,比如说我们环境的污染问题、土壤的问题、贫富相差悬殊的问题,社会的各种矛盾的处理,各种问题,还有民生的改善。如何能够通过一步一步的发展,又一步一步能够解决的话,我们认为7.5%这样一个发展速度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发挥海洋城市的优势 促进海上陆上贸易的往来
    主持人:您对这个目标是很有信心的,我们也注意到,其实自从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共建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之后,“一带一路”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的宏观经济战略层面。我们也知道广东的代表团在今年的两会上也非常关注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您认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再度提出要共建这一线之路有什么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王中丙:这是一个战略,这个战略我觉得提出来非常的切合实际。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通过骆驼,通过一般的小木船,就走出了陆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的丝绸之路。我们一方面进行贸易的往来,另外很重要的是传播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建立了与邻邦的友谊,这个是有多重意义的。我们现在是改革开放的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有差不多36年的时间,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一方面要把我们的经济做好,把我们国内的社会经济做好,另一方面我们要争取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更好的友谊环境。所以和周边国家的这样一种关系,不仅仅是我们的经贸关系,还要建立信任和友谊的关系。所以从必要性来讲,首先,中国的经济要从陆上走向海洋,要从以本国的经济发展的资源为主,走向大家共赢。所以我们二十一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或者丝绸之路经济带应该是契合了两方面的内容。我们是海洋城市。关于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个丝绸之路的建设,首先是交通的互联互通,从陆上我们可以互联互通。比方说到缅甸也好,到越南也好,到泰国也好,整个东南亚完全可以做到陆上的互联互通,同时也可以在海路上互联互通。随着将来的经济发展,我们同东盟国家、同南亚国家以及同非洲国家的贸易往来会更加紧密。以湛江来说,从海上进行贸易的往来,既可以降低成本,也可以依靠我们的特色来发展我们的经济。所以交通的互联互通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是贸易的畅通,现在我们实际上跟东南亚国家周边的经济互补,各有优势。从这个方面来讲,也觉得很有必要,我也去过很多的东南亚国家,他们物产丰富,除了大米以外,还有水果飘香。中国是一个这么大的市场,它的农产品的质量很好,它的技术也很好,加大跟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这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的出发点。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感情沟通,我们有众多的华侨,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他乡,但是他们的根都是在中国,他们讲的都是中国话。他们对中国的变化感到无比的骄傲自豪。所以他们的心是恋着中国的,他们的根也是在大陆。所以通过他们,通过我们海上丝绸之路和周边国家进行一个文化的交流,感情的沟通,对我们建设和睦的、安宁的这样一种周边环境,这个我想这个也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湛江尚未完全做好 但重要的是我们已经准备出发
    主持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这个战略是非常的重要,现在我们相信这个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需不需要制定一个短期或者长期的计划,您认为是怎么样的?
    王中丙:从我们湛江市来讲,我们已经抓紧在研究,如何在国家这样一个战略里面能够贡献我们湛江的力量,我想说,目前湛江还没有完全做好,但是我们已经准备出发。在古书里面已有记载,就是在汉代,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这种交往是不断的加强,贸易往来十分的频繁,到上世纪以后,湛江曾经有一段时间是中国唯一一个对外交往的开放的港口,新中国成立以后,湛江的港口建设就加快了,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又是第一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到现在我们是建设越来越开放的湛江。这个开放很重要,除了我们的思想开放,还有我们的城市开放以外,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我们的经济往来要开放,首先要把我们开放性的经济做好,特别是把我们的海洋经济做好做强。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周边国家提供我们应有的服务,同时通过我们的贸易也可以增强与周边国家市场的流通能力。
    第二个方面,湛江充分依靠现在的一个科技优势,把现在产业体系里面的科技含量能够充分发挥出来,这里面很重要,我们现在的传统产业要进行转型、进行调整,也主动的跟周边国家对接。
    第三我们把我们现在的传统产业,水产业进行转型,我们现在在组建远洋捕捞船队,国家对于我们的组建方案也高度的重视,现在的船只能到近海的地方,还不能到远洋更不能远海,所以我们加大了我们货物的吨数,增加它的远航能力,这样可以让我们的货物走得更远。
    还有一个我们今年是要举办“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这个是国家级的一个海洋经济博览会,定在湛江开,我们感觉非常的自豪和高兴。我们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团队,一方面对我们国内的海岸开放城市,通过这个平台展示海洋经济的成果,另一方面按照中央二十一世纪丝绸之路的新构想,我们会加强对东盟国家的贸易合作。
    还有一个很重要,我们有一个互相交流,感情加深的一个舞台。今年年底如果我们“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开幕的时候,应该有很多东南亚国家的朋友,企业家与政府官员会参加我们个博览会。

要做的工作很多 头等大事是把经济总量做大
    主持人:通过王市长的介绍,湛江在构建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您认为接下来的发展当中还需要做什么?比如说政策,就像你刚才提到的创新、转型,还需要做哪些具体的工作?
    王中丙:我们要做的工作很多,湛江是一个资源很丰富的城市,但是它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和同时起步的沿海开放城市相比,还是落后的。所以我们要做的事还很多,头等大事就是把我们的经济总量做大。依托我们的海洋优势、港口优势,把我们的海洋优势做起来。这一方面已经很有成绩,这就是在2016年,我们的三个大的项目都会陆续投产或者扩产,包括钢铁、石化和造纸,这三个项目的投资都在500亿以上,加起来超过有2000亿的投资,再加上它的产业链的带动,估计湛江的经济总量和质量都会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这是我们要做的头等大事。
    另一方面是做好创新驱动,湛江的教育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我们中职以上的大专院校有74所,我们也是一个教育大市,我们湛江中小学生现在超过了150万。这众多的教育资源、人才资源,就构成了我们湛江在新一轮的创新驱动,为优质增长提供一个很好的支撑条件。所以我们现在打造,提出来依托我们的科教优势,打造中国的“南方海谷”,把海洋经济能够做得更好。

既要有一定的增长速度和发展的规模,更要有发展的质量和发展的效益,要把这两个方面处理好,特别是我们面临的这么大挑战的问题,让老百姓看到希望,比如说我们环境的污染问题、土壤的问题、贫富相差悬殊的问题,社会的各种矛盾的处理,各种问题,还有民生的改善。

我们有众多的华侨,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他乡,但是他们的根都是在中国,他们讲的都是中国话。他们对中国的变化感到无比的骄傲自豪。所以他们的心是恋着中国的,他们的根也是在大陆。

这个开放很重要,除了我们的思想开放,还有我们的城市开放以外,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我们的经济往来要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