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学堂能让北大成世界一流吗?

本期导读
北京大学的燕京学堂,最近在这个炎炎夏日着实火了一把。
今年5月,北大启动“燕京学堂”计划,这是一项为中国国内和国外的学生开设的一年制“中国学”硕士学位项目,是“具有国际视野的开放、高端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计划”。宿舍选址原北大人文学科所在地静园一至六院,随即引发校内外广泛争议。
7月23日,北大的两位著名校友甘阳、刘小枫发表万字长文,严厉抨击北大燕京学堂,称其不过是北大的“租界学堂”,并彻底否定,要求废除该项目。而北大的学生,则更多把关注焦点放在北大官方对选址的决策流程,认为应当公开透明、程序开放,决策论证需合理化。而选址静园,则触到了北大师生的痛点,引发情绪的总爆发。
而关于燕京学堂的教学内容本身,各方也给出了质疑。有人质疑称,“中国学”硕士仅需学习一年,能学出什么?能充分了解中国文化吗?能培养出高端的学术人才吗?这是否与其办学理念相悖?而且燕京学堂的学生的待遇太过优渥,又牵涉教育公平的原则问题。而教学的核心“中国学”,又是什么?
北大想借助“燕京学堂”项目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但它能完成这样的使命吗?
能,燕京学堂能让北大走向国际化
燕京学堂的设立有利北京大学“和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争夺人才”,有助于促进中外学生相互了解,是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探索。走向世界一流需要国际化的项目支持。
支持不能,办学不能体现北大精神
燕京学堂不过是北大官方与清华竞争下的项目,更多涉及利益,而且学制过短,决策武断,教学内容模糊,还用英文讲授中国学,不能指望它让北大走向一流。
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