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官员的政治轨迹上标注了若干个清晰的“时间驿站”,年龄是一道天然的屏障,有显性有隐性,如一道符咒般圈定了晋升之途,稍有逾越便会引来侧目和争议,不同的年龄在不同的职级亦会有相异的结果。

  “成名要趁早”的论调在讲究论资排辈的政坛也不例外,起步早便占了先道,未来的空间也有了多种可能性。入仕青年既是当下的施政主力军又是未来高层的蓄水池。

  在当下的中国政治生态中,“60前”身处权力金字塔尖,他们是这个国家真正的决策者,也是一步一个脚印从最基层拾级而上的典范。但把视野投射的更长远一些,以“678”(“60后”“70后”“80后”)为梯队结构的后辈官员才是未来,尤其是其中的那些“佼佼者”。他们或已主政一方,或在基层默然行事,或蓄势待发,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起步早,搭上了晋升的“快车道”,在不同的仕途节点上都经历了非常规的跨级前行。

  今次,在“五四”95周年之际,大公网时政观察小组放眼地方政坛,着力于三个层级的“青年军”,全方位解码他们的仕途轨迹。未来,他们或主政一方,或受命入京,他们之于未来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观察他们便可观察到中国的未来。

  全文下载:PDF版 WORD版














 

  • 【开篇】 中国政坛青年军策划人语
  • 【特稿】青年入仕 "678"三梯队构筑中国政治基石
  • 【60后】张国清:西南重镇来了“兵工少帅”
  • 【60后】王晓:“东干西进”的儒生官员
  • 【60后】陈刚:技术型官员的京筑双城记
  • 【60后】孙伟:从首长“大秘”到省府“操盘手”
  • 【60后】杨岳:用精密思维谋划福州新蓝图
  • 【70后】时光辉:70后官员的典型与非典型
  • 【70后】刘剑:从援疆到治疆 首都70后之长成
  • 【70后】陈新:浙江最年轻的市委书记
  • 【80后】周森锋:昔日的明星范,现今的实干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