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现严重空气污染 舆论批蔡当局“废核”肇祸

  图:24日午后从山上远眺台北市区,笼罩在一片雾茫中。101大楼隐约可见 中央社

  大公网12月25日讯 雾霾笼罩台湾。岛内多地24日空气污染严重,全台超过一半的测站达到“对所有人有害”的红色等级,是今年入冬以来空气品质最糟糕的一天,环保团体呼吁民众关窗以及开空气净化器,避免外出。台舆论批当局为了“废核”而提高燃煤发电量,导致空气污染问题恶化。

  综合中通社及中央社报道:受冷气团南下及扩散条件不佳影响,台湾“环保署”空气品质监测网资料显示,全台超过一半的测站达到空气品质“对所有人有害”的红色等级,就连空气相较好的北部,也清一色达到橘色警戒以上。

  “环保署监资处长”张顺钦表示,从23日开始天气转趋稳定,污染物减少扩散,垂直扩散能力更差,另外,现在海面上有几个涡流,让西半部的空气污染物产生南北传输现象。

  三间燃煤电厂降载减排

  环保团体则建议民众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待在室内也要紧关窗户,开空气净化器。

  因应空气污染,台电在系统供电安全无虞下,基隆协和电厂、台中电厂及高雄兴达电厂都尽最大努力进行降载减排,3间燃煤电厂共降载427万瓩(千瓦),创下单日最大自主降载量纪录。自11月以来,因应空气品质等问题,友善降载、自主降载及强制降载共执行87次之多;其中多为台中及兴达电厂,协和电厂降载次数为3次。

  台北环保局预计,此波境外污染物将维持到25日,已依照“台北市空气品质恶化防治措施”,启动相关因应防制作为,包括执行营建工地及餐饮业查核、电单车及柴油大客货车路边拦查、加强道路洗扫作业、工厂自主管理等。

  当局研引入“雾霾”名词

  岛内气象局科技中心主任郑明典在脸书上表示,台湾气象局并没有定义“雾霾”这个名词,但是现在悬浮微粒密度高,卫星影像又显示西半部大气液态水含量高,地面观测判定为“浓雾”,这其实就是一次“又是雾、又是霾”的事件,过去很少长时间发生,现在应考虑是不是有定义“雾霾”的必要。

  台媒指出,台湾空气品质的恶化,和长期以来机动车排废污染问题未能解决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此外,当局为了追求“非核家园”,不断提高燃煤电厂的运转率以支应电力需求,更是与此息息相关。

  在今年8月中旬岛内发生大面积停电事件后,台当局一直在强调保证岛内电力供应,宣布未来燃煤发电将增加100亿千瓦时,并且会在2025年达成“非核家园”的政策主张。但岛内民众普遍担忧,在不使用核电的情况下,能源转型过渡时期增加的燃煤发电将会加剧空气污染。台湾舆论指出,高污染的燃煤电厂与降级空气污染仿若“矛”与“盾”,难以并存,在当局刻意摒除干净核电不启用的前提下,其宣称的稳定供电与对抗空污政策,已陷“自相矛盾”的困局。

  旧数据诬蔑大陆 蔡政府被“打脸”

  入冬以来,台湾连续遭遇严重空气污染,尤其是中南部高雄、屏东等地,多次发出空气检测红色警戒。民众要求当局采取措施改善空气质量的呼声不断高涨。据新华社报道,台当局一边被迫紧急修正“空污法”,另一方面却推诿卸责,声称岛内空气污染“三分之一来自境外”,习惯性地把矛头直指大陆。

  然而,当局的说法立即被岛内环保团体的数据“打脸”。岛内环保团体表示,不应把空气污染来源推给大陆。台湾“健康空气行动联盟”理事长叶光芃指出,当局环保机关对外仅强调PM2.5是不够的,今年台湾臭氧浓度也在恶化,而臭氧是典型的本土污染物,不会从大陆跨海来台湾。

  针对台湾当局推卸责任的言辞,台湾环境品质文教基金会的谢英士、高思齐在媒体撰文,引述日本九州大学11月公布的研究结果指出,2013-2016年的4年间,大陆空气污染状况明显改善,“台湾官员竟然还在使用2010年的数据,企图掩盖大陆空污已经在改善的事实及自己无能治理空污的问题,实在可耻”。


扫一扫,关注大公网《晨读香江》公众号

责任编辑:胡明明 DN009

热闻

  • 图片

大公出品

大公视觉

大公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