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26日,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前右)在首都东京的皇宫接受明仁天皇(前左)的任命书。安倍晋三的前任小泉纯一郎出席。 2009年9月16日,新当选的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在日本东京皇宫接受明仁天皇的任命书。鸠山由纪夫的前任麻生太郎出席。 同样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日本也存在国家元首任命首相的仪式,与英国不同的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是天皇。 在日本,天皇同样只是一个象征。天皇的隔绝尘世,一来不妨碍重臣掌握实权,控制朝政;二来无实权就不会犯什么大错,也不会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这样有利于维护天皇制的长久性和国民对天皇的精神信仰。久而久之,天皇也就被神化为日本统一与永存的超凡脱俗的象征,近乎宗教信仰。 日本首相的更替一般是通过以下的步骤:首相因辞职(包括内阁总辞职)等原因空缺→内阁通知众参两院→各党派从自己的议员中推举出候选人(通常是党首)→众参两院分别进行投票→两院分别开票并将结果通知本院、对方→投票结果一致则新首相产生,不一致则召开两院协商会议→(两党协商会议)→众议院议长上奏天皇→天皇任命。经历复杂的程序,日本的首相就这样产生了。 日本首相设立于1885年。日本首任首相是明治维新元老伊藤博文,他曾4次出任首相,累计任期达8年。1947年至今,有29人先后担任过日本首相。21世纪以来,小泉纯一郎堪称近30年在任时间最长的首相,他辞职后,日本政坛基本保持了“一年一相”的态势。 如此频繁“换相”不仅让日本国民很郁闷,更是搅得天皇不得安宁。2010年,日本明仁天皇和皇后本来已经计划6月4日到8日期间前往神奈川县叶山町的“叶山御用邸”静养。谁料,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6月2日上午玩了一个“闪电辞职”,执政的民主党不得不在6月4日重新组阁。可是,天皇如果不在东京的话,就没有办法在皇宫立即举办对首相的任命仪式和对新阁僚的认证仪式,新政权也就“名不正而言不顺”。 为此,日本民主党6月3日通过首相官邸向宫内厅递交了对天皇和皇后改变行程的请求报告,希望天皇和皇后6月5日以后再出行。 日本民主党为了能够在6月16日结束本届国会,确保新首相在国会发表施政演说并接受议员质询,希望天皇能够尽快举办对新首相的任命仪式和对新阁僚的认证仪式。 根据日本有关法律程序,日本国会众参两院一般在下午先后召开全体会议并举行首相指名选举,选举出首相后,首相任命仪式和阁僚认证仪式一般在当日晚间在皇宫举行。 不过,当时日本民主党内部也出现了反对的声音,认为“伴随着首相的突然辞职,就轻易改变天皇的行程,肯定会招致国民讨厌的。” 日本77岁的老天皇也被“走马灯式的换相”搞的不得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