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资讯 > 大公国际 > 独家报道 > 正文

热闻

  • 图片

总理成韩国总统防火墙 辞职是“弃卒保帅”

这次郑烘原辞职总理,虽然算是为自己的指责做了检讨,为朴槿惠政权做了民意挽救,然而对韩国政坛的影响仍然是非常巨大的。

\

    韩国总理郑烘原27日上午召开紧急发布会,表示对韩国“岁月号”沉船事件负责,宣布引咎辞职。图为郑烘原低头谢罪。>>查看更多现场图片

  大公网评论员 汪晓青

  韩国总理因“沉船事故”而提出辞职,让中国人感叹之余,也搅起了一些好奇心--韩国总理是个什么职位?为什么此前很少听到有关他们的报道和介绍?

  作为一个总统共和制国家,韩国总统是当仁不让的最高统治者,总理只相当于总统的一个高级助手,主要分管对内的经济事务。但即使是对内的经济事务,总理的权限也比较有限。

  具体而言,韩国总理一般具有七大权力:辅佐总统、统管各行政部门、建议撤销国务委员、向国务会议提出议案、提名行政各部部长人选、颁布总理令、统领经济发展等领域为主。另外根据韩国宪法,总统主持由国务总理和各内阁部长组成的国务会议,负责决定、协调和处理国家政策和重大事项。这就意味着总理在内政上也要受到总统制约。

  此外,对外代表韩国国家的是总统,另外总统也是三军的最高统帅,对军队有着不可辩驳的统辖权。没有了外交和军队大权的总理,其对国家的实际影响力和曝光度自然要低很多,这也是外界很少报道其活动的重要原因所在。

  名头光鲜的“二号人物”总理其实是一个“苦差”,考核严格,权力小任务重,然而总理在政治上也有着“特殊”的作用,那就是遇到重要政治问题,特别是影响到国家稳定和政权生存的重要突发事件之际,总理总是“背黑锅”的那个人,关键时刻还要成为总统、执政党的挡箭牌。由此总理成总统“政治防火墙”的说法不胫而走。

  笔者观察发现,此前韩国曾有过多次总理辞职以保护总统和执政党继续施政的例子。换句话说,总理辞职的目的之一是“弃卒保帅”,这与总理的政治地位有关,也和总理的政治认同感和传统意义上的政治标签密不可分。

  韩国总理没有人事权和预算权等实权,常被称为“礼仪总理”、“影子总理”,担任韩国总理的也多是政治背景相对单纯的人士,其中包括不少学者。

  基于历史惯例和总统的政治倾向,在以总统为主导的韩国里,总理一般都与总统出自同一政党。刚刚被批准辞职的原总理郑烘原,与朴槿惠一样来自新国家党。实际上是朴槿惠的“大管家”。

  韩国总统任命总理一要考虑是否是自己的亲信,二要考虑是否可以给自己的政府加分,任命刚刚辞职的郑烘原为总理,就是因为他出任总理之前曾担任过釜山地方检察厅检察官、法务研修院院长、大韩法律救助公团理事长等职务,此前是名律师。在标榜清廉之国的朴槿惠团队看来,郑烘原为总理可以体现对法治的认同和重视。实际上韩国舆论在2013年2月8日朴槿惠提名郑烘原为总理时也对这一做法高度评价。

  然而,由于总理并不具有绝对实权与权威,特别是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其职业经历的短板就暴露无遗。这次“沉船事故”中政府的应对多有瑕疵,即使是在预防工作上也一直没有做到位,这令身为总理的郑烘原倍感压力,朴槿惠也几次公开高调抨击政府的做法有问题,这实际上是朴槿惠与郑烘原“切割”的暗示,尽管朴槿惠实际上是政治上的最高行政长官,但在关键时刻,郑烘原必须无条件服从党与国家的利益,及时站出来为总统“解围与撑台”。这是一种历史流传的惯例,也是当下韩国必须存在的政治生态。虽然他刚上任一年多,但是时局让郑烘原甘于赔上政治生命。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韩国,总理引咎辞职其实很常见。据统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韩国总理的平均任期不到两年。在李明博任总统刚过两年时,总理就已经换了两位;而前总统金大中与卢武铉也都曾分别更换过三次总理。这也让韩国人对总理频繁调换而习以为常。但也有政治家抨击这种制度似乎浪费太多的国家资源,需要进行改革。

  在笔者看来,这次郑烘原辞职总理,虽然算是为自己的指责做了检讨,为朴槿惠政权做了民意挽救,然而对韩国政坛的影响仍然是非常巨大的。朴槿惠内阁在面对举国海难悲痛的同时,也将面临严酷的认识考验,沉船“掀翻”了总理,是否会“掀翻”内阁甚至让朴槿惠本人受到波及,或将是又一看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29 下一页
  • 责任编辑:郑学友

人参与 条评论

微博关注:

大公网

  • 打印

数码频道

更多
参与互动
关注方式:
打开微信朋友们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