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资讯 > 大公国际 > 独家报道 > 正文

热闻

  • 图片

民众诉求与制度建设“纠偏”韩国政治

在韩国66年的历史上,担任总理的有55人之多。很多总理生涯不过几个月。总理职位走马灯式的更替,其实也在书写着韩国从一个军事独裁国家向文官制的民主化转型的历史。

\

金大中、金泳三与卢泰愚(从左至右)

  法律制度“战胜”政治清算

  不过,韩国的新宪法成立后,韩国的民主化并未因此一蹴而就。因为继任者卢泰愚也曾参与全斗焕时期的镇压行动,因此对前任任内短时间大规模的政治清算必然会“引火烧身”。因此,执政党和在野党之间开展了一系列政治攻防战,在野党主导的国会成立各种真相调查委员会,调查全斗焕时期的一系列恶性事件。此后,国会又引进听证会制度对光州事件进行多次听证,并揭露光州事件中的各种细节。而卢泰愚也利用政治手腕拉拢其他党派组建“民主自由党”,打破朝野失衡局面。经过党际间的权力斗争后,这一轮政治清算总算告一段落,整个过程历时两年。

  卢泰愚之后的金泳三,则仍然与全斗焕时期的政治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因此在上台后,他继续着对过去政治事件的清算与平反。这期间,韩国政府逐渐从军人主政朝着文官制度进行过渡。政治斗争烈度也比卢泰愚时期大为减少。不过,金泳三仍遭到了民众对于光州事件处置不力的不满。面对各方的抗争诉求,金泳三政府在1995年11月指示拟定《5·18特别法》,以“历史、法律、正义”的名分,对光州事件进行清算。终于在任内拿下全斗焕和卢泰愚这两位前大佬,并且没有造成重大的政治风波。光州事件得到平反,金泳三也将政权平稳交接给金大中。

  因为金大中颇高的民望和在人民心目中的历史地位,他的上台使得韩国的民主进程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与李承晚同样在73岁高龄就任总统,金大中在上任伊始便尽释前嫌,特赦了全斗焕和卢泰愚。此外,在加强民主、维护人权方面,金大中任上成立了“国家人权委员会”、“疑问死真相追究委员会”、“民主化运动补偿审议委员会”等制度性的机构,并修建朴正熙纪念馆,化解50多年来韩国历次政治抗争中积累的的仇恨,让韩国各方得到了和解。

  金大中以来的韩国政治基本上行程了文官制度的民主化。在卢武铉时期(2003-2008),韩国还进行了建国以来首次总统弹劾案。2004年3月12日,韩国国会以法定的2/3以上的绝对多数票通过了弹劾总统卢武铉动议案,卢武铉即被中止总统权力,由国务总理代行总统权力。但两个月后的5月14日,韩国宪法法院又宣布驳回国会提出的总统弹劾案,卢武铉总统恢复行使总统权力。虽然这番折腾没有什么结果,但这意味着韩国的宪法法律拥有了对在任总统行使不正当权力的监督和动议,是韩国政制史上的又一大进步。

  这些包括问责制在内的相关法律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了“人治社会”的残渣,是韩国政治民主化的有力保障。无论是总统还是总理,都会在这种制度安排下谨小慎微的进行着法律给予的施政权。一旦“犯事儿”会由法律来安排后续事宜,而不必让恐怖的政治清算重回历史舞台。

  到了去年朴正熙的女儿朴槿惠就职总统后,韩国的民主政治可以日臻进入一个平稳的历史时期。朴槿惠作为韩国第一位女总统、第一位未婚总统、第一位得票过半数的总统,尤其是作为前大独裁者朴正熙的女儿,她的就职使得韩国的民主运作摆脱了高层政治斗争和韩国历史上对女性的区别对待。

  可以说,韩国如今的民主是通过建国以来几十年民众的不断浴血抗争、政治高层的妥协与让步,以及法律制度的逐渐完善慢慢构建起来的。韩国的政权交替的制度化运作也逐渐成为东亚地区的典范。当然,在民主制度的完善之余,如何更好地通过制度加强社会治理,提高对紧急事件处理的能力,又是摆在韩国执政者面前的难题了。 

  • 责任编辑:郑学友

人参与 条评论

微博关注:

大公网

  • 打印

数码频道

更多
参与互动
关注方式:
打开微信朋友们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