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当下情况来说,俄罗斯在发现自身不仅是欧洲国家,亦是远东国家的特征后,其于欧洲尤其是在“现代化外交”受挫后的现状,已要求普京必须在东北亚寻求一个可靠的伙伴。日本由于“北方四岛”的传统争端,显然不是俄罗斯的首选,朝鲜虽对莫斯科有几分“阶级情谊”,但国力终究有限。越南、印度等地区强国虽值得下注,但这些国家相距又太远,比较而言,普京剩下的选项就已相当有限,北京作为其亚太战略的同路人,也是近些年俄罗斯现状的要求。
不可否认,俄罗斯在远东不断加强其军事存在,这一行为对于日本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压制。不过,此举早在21世纪普京上台后就已成为制度,它相对于中俄的共同行动是不同的。诚然,相对于俄罗斯自21世纪初恢复巡航日本的“东京快车”,以及2007年恢复巡航侦查北约国家的缓慢速度,克里姆林宫于2011年前后在远东和北太平洋加强存在,并逐步尝试以堪察加半岛为基地控制北太平洋的行动就显得略有些突如其来。可从当下情况看,此前中、俄在2013年的联合海上军演中先在海参崴外海会合,继而经鄂霍茨克海进入太平洋的行动终究还是以俄罗斯为主导,在中、俄于远东与美、日暂时形成对峙态势之际,俄罗斯不稳定的特性难免成为北京最大的顾虑。
对北京来说,俄罗斯当局在面对利益时难以确定立场,是一个传统的问题,这也让中俄结盟看似强大,却始终存在隐患。中俄的联手更有同路人和互相利用的意味,而这一点对于莫斯科来说更为显著。不过,北京在面对机会主义的克里姆林宫时,却也并非完全无计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