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资讯 > 大公国际 > 重点报道 > 正文

热闻

  • 图片

观察:加沙成巴以对美国讨价还价“筹码”

在美以关系出现波折的背景下,哈马斯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视角”。3名犹太少年被哈马斯绑架并被杀害成了以色列对加沙空袭的导火索。美国在以色列遭遇威胁的背景下,开始更加关注以色列在中东的地位与作用,加沙无疑成了美以讨价还价的筹码。

  大公网评论员 木春山

  以色列对加沙的大规模空袭,导致“阴谋论”再起。

  一种说法是,以色列对长期斡旋巴以冲突的美国非常不满,正好利用哈马斯挑事儿的当口,将问题扩大化,以此来吸引美国更多注意,同时谋求更大话语权。而巴勒斯坦方面也可利用加沙被炸的惨状,获得美国更多支持,以便在未来的巴以和谈中获得更多利益。

  不能说这种说法不对。巴以双方自去年7月被美国“捏合”在一起,举行中断3年之久的和谈后,对美国的做法都颇有看法。和谈显然带有美国人理想主义的成分。来访巴以地区12次之多的美国国务卿克里甚至希望9个月内达成巴以和平协议,这被不少学者和专家嗤之以鼻。以色列和阿拉伯媒体都对此很不看好。果然没到9个月加沙就再起战火,和平进程严重受挫。

  以色列对美国人为什么不满?难道只是因为奥巴马和克里这对民主党的“外交搭档”对巴以关系的看法太业余?这或许是一个原因,但不是全部。

  其实奥巴马上台以来,以色列与他的关系就没有和他的前任小布什热络。奥巴马本人也有意无意地对以色列“疏远”,这不仅让以色列高层不满,甚至连美国犹太势力都看不下去了。特别是2009年奥巴马在开罗大学演讲,宣布其对中东的新政策,提到加深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这让以色列感到了压力,以色列对奥巴马的信任无疑削弱。

  一个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例子是,奥巴马2008年开启第一任期后,4年内始终没有访问过以色列。这对于两个重量级盟友而言,是非常罕见的。以色列人不满溢于言表,甚至传出奥巴马的“穆斯林印记”太重,对以色列外部环境不利的说辞。更有好事者分析,克里时不时就来巴以地区转转,似乎也是在弥补奥巴马第一任期对以色列的“冷淡”。

  另一个颇具象征性意味的事件是2013年3月,当时奥巴马终于以总统身份踏上以色列土地,他特意从美国带来一棵树苗,亲手种在以色列总统府后院。但以色列农业部随后派人“拔出”,原因是树苗没有经过检疫,要先检疫后再补种回去。敏感的以色列媒体配发评论称:美以关系似乎也面临“补种的需求”。

  当然第二任期开始后,奥巴马修补与以色列的关系,但犹太人始终找不到感觉,美以间的默契被龃龉代替。最明显的就是间谍事件和伊核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5 下一页
  • 责任编辑:郑学友

人参与 条评论

微博关注:

大公网

  • 打印

数码频道

更多
参与互动
关注方式:
打开微信朋友们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