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这一脉络也可以发现,9月10日朝鲜国庆日已过,党报不再有整版社论,金正恩也没有重大活动,因而普京和卡斯特罗等贺电就被放在了当天的头版,重点处理。从新闻传播角度着眼,这也确实是当天朝鲜党报能报道出来的最重要新闻。所以他们的贺电排版方式,与习近平的贺电或许并没有可比性。
所以笔者维持这样一个判断:虽然中朝关系最近一段时间遇冷,但中国的网络和分析人士,显然过度解读了朝鲜党报刊习近平贺电一事,这种版面的安排或许并非故意贬低中国,只是朝鲜官媒的正常处理,反映出的也是中朝关系的现状。
从中方而言,中国高层也不至于“很傻很天真”,明知朝鲜“冷待”中方,还发出了联名贺电故意“献丑”。这不符合中国高层的外交性格,也不符合中朝都有维持友好关系的愿望和基本现实。
在贺电外交中,几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比如今年是朝鲜66周年国庆,中方给朝鲜的贺电落款是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三人,可以比肩朝鲜“逢十”大庆时,中方联名发出的贺电。虽然用语没有提到金家,也没有大庆贺电那般热络,而且更多的是一种礼仪上的行为,但这种“循惯例又新意”的贺电方式,明显给了金正恩很大“面子”,也表达出了中方隐含的与朝鲜交好的外交意愿。
此外,在朝鲜国庆第二天,名义上的国家元首金永南罕见接受共同社采访,更是罕见地解释中朝关系遇冷。这在朝鲜对外关系史上也不多见。用金永南的话说,“中国是我国的邻邦,是关系友好的国家,(中朝关系)并没有变化。”
有资深朝鲜问题专家对笔者分析,金永南的表态属于外交辞令,但也是其心里话。外界认为中朝关系会翻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笔者认为,金永南对中朝关系的回应当然可以看作是朝方对中朝关系的正式态度。更可以被看作是对习近平等高层给朝鲜贺电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回应,也可算一种别样的官方“辟谣”。
中朝关系确实出现了一些困难,无论从高层往来还是从对国际问题的看法上,都存在一些问题。朝方也曾利用媒体对中国暗中揶揄,这也是事实。不过针对贺电外交一事,或许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复杂。逻辑很简单,朝鲜不可能在党报刚刚“贬低”中国贺电仅一天后,又安排高层来给中朝关系“打气加油”。金正恩的外交还不至于这么拙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