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印度总理莫迪 资料图
大公网9月16日讯 据美媒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9月17日至19日访印,而就在这个日期迫近之际,两国边境发生了正面交锋事件,同时,印度和越南分别签署了南海油气开发和国防合作项目。有分析称,印度毫不顾忌中国感受的做法,意在后者面前展示自信。
印度Zee News新闻网站和今日印度称,在过去一周的时间里,中国军队和平民进入“印度领土”,反对和抗议印方建造灌溉渠。这个灌溉渠距离有争议的边界,也就是中印实际控制线大约600米。
Zee NEWS新闻网站还称,近30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围了约100名印度士兵不放。报道援引Leh(地处印控克什米尔拉达克地区)地方法官吉尔(Simrandeep Sigh Gill)的话说,中国军队和印度军队过去一周处在对峙之中。他说:“中国百姓和我们的百姓也加入对峙,情势很紧张。”
印度报业托拉斯报道说,大批中国百姓乘车进入拉达克的碟木绰克地区,阻止灌溉渠的建设工作,并且举起横幅抗议。而印度外交部对此事件的反应很谨慎,称国防部会进行处理。
中印两国之间一直存在陆地边界纷争。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印问题专家刘宗义在接受德媒采访时指出,边界问题是中印关系最大的阻碍,两国仍在就这个问题进行协商。两国对于实际控制线的理解不一致,各执一词。
大公网此前曾报道,印度对中国在西藏大力开发铁路交通始终抱有担忧。中国到2020年将在这一地区建设铁路通至尼泊尔与不丹,7月中国还宣布将建设延伸到藏南的铁路,此举将成为中国与印度边界谈判的筹码。印媒称,中国在西藏发展交通建设有助于北京对中印边界的控制,同时有助于解放军缩短到达藏南地区的调动兵力的时间。
因此在边界问题上,印度决定放松在争议边界范围的道路和军事设施建设的限制。路透社也称,边界的另一边,中国已在西藏地区大幅提高了道路、机场建设,加强军队部署,所以新一届印度政府要缩小与其邻国在边界地区交通网络上的差距。莫迪领导的新政府正如大家想象的一样,在与邻国的领土争端上采取的是更加强硬的立场。
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访印度,成为总理莫迪上任后在印度会见的第一位国家领导人。印度总理特使、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上周在北京时就指出,两国存在争议的边界也会是习近平访印的议题之一。
大公网注意到,习近平访印在即,而印度除了在中印领土问题上刺激中国,还插手中越南海争端,为越南军队提供贷款。据美媒报道,印度和越南15日签署了一项协议,扩大在南海的油气开采。中方曾多次表态,这一行动侵犯中国主权。分析人士称,印度在习近平9月17号即将到访之际采取这一行动,体现出在中国面前的自信。
印度油气公司已经在越南南部沿海的一个天然气区域拥有股份。中国政府2011年曾警告印度油气公司,在越南沿海的勘探行为是非法的,侵犯了中国主权。但印度没有理睬中国的警告。印度和越南都同中国有领土纠纷,近来新德里和河内关系稳步加强,印度在推动“向东看”政策时,认为越南是南中国海域中的一个重要合作伙伴。
越南官方数据显示,去年越南和印度之间的贸易增长了32%,达到52亿美元。越南向印度的出口主要是电力、橡胶、咖啡和木制品,而从印度进口的产品包括动物饲料、药品和机械。
15日,印度还向越南提供1亿美元的出口贷款,进一步加强两国间的国防合作。过去10年来,印度总理莫迪政府一直努力加强和越南的军事合作,新德里试图以出口信贷作为促进出口的手段,让自己成为军火出口国。
观察人士说,印度总统慕克吉访问越南和习近平南亚之行可能是巧合,不过显示了印度实行的双轨制外交政策。印度快报15日刊登评论文章说,“中国并没有因为印度的不满,而约束自己和巴基斯坦的战略伙伴关系,莫迪政府显然认为,它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越南建立伙伴关系,不必太担心北京怎么想。”
长期以来,印度对中国力量的崛起一直感到不安。莫迪在5月当选总理的原因之一,是他保证要把印度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大国,提升印度的国际地位,而且不向中国示弱。
欢迎关注、扫描大公网国际频道微信“世说时局”(公号:shishuoshiju)
传递涉华信息,共享全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