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救渔船 资料图
文/贾磊
北海舰队某基地勤务防救船大队组建于1955年,是中国海军第一支防险救生部队。从组建时的138名官兵、4艘30吨港湾潜水工作船,到现在担负援潜救生、沉船打捞、远洋拖带等多项使命,这支部队先后完成刘家峡水库堵漏、珍宝岛冰下打捞前苏军坦克、打捞“阿波丸”号沉船、神舟系列飞船发射保障等数百项任务。
潜水员周忠河是大队下辖潜水分队的“三杰”之一。在一次重大试验任务中,某训练器沉入74米深的海底,远远超出当时常规潜水装具60米的极限深度,如果不能及时打捞,获得精确试验数据,会直接延长该型装备的战斗力生成周期。但大幅度超极限水下作业,极有可能导致潜水员中枢神经受伤甚至肺部撕裂。
周忠河冒着生命危险,在水下工作20多分钟找到训练器位置。经过3个多小时、9站减压出水后,他的体温只有35度,处于半休克状态。在水下为保持头脑清醒,他咬破了自己的舌头和嘴唇,而这次任务创下了中国海军常规潜水装具下潜深度最大等3项纪录。
一次飞机失事,周忠河与战友24小时三班倒,连续在海上工作11个昼夜,用双手一寸寸摸遍了那片海底,最终找到了“黑匣子”。回到岸上时,周忠河和战友的双手已是伤痕累累。
“我们的成功都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完成任务的时候人家都不说再见,不想再看到你。”周忠河说,“尽管我们装备不是最先进、人数不是最多,不过一个部队靠的是作风和传承,是从第一代官兵就注入血脉的,所以我们完成任务没有问题。”
扫一扫,关注大公网《世说时局》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