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习近平访俄或签网络协议 赋予中俄友谊新内涵

  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亚洲项目研究员斯莫尔(Andrew Small)表示,自乌克兰危机以来,俄罗斯越来越依赖中国,来缓解西方制裁带来的影响。

  "俄罗斯放松了其在能源协议、中方投资、尖端武器销售上的立场,以寻求北京在经济方面的更大支持。中国因此能够利用乌克兰危机,让两国在双边关系方面取得一些重要突破",斯莫尔说。

  相互的不信任

  尽管中俄进行战略性合作,然而两国在双边关系上也有摩擦。例如,尽管中国针对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保持了中立的立场,然而北京对于莫斯科介入该危机始终持保留意见,毕竟莫斯科的所作所为违反了中国外交政策"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这一核心原则。

  与此同时,中俄之间的贸易联系不断加强。国际分析公司IHS的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比斯瓦斯(Rajiv Biswas)表示,两国在2014年的双边贸易额为950亿美元,而中国力求到2020年让这一数字翻倍,达到2000亿。截至2014年,中国连续5年是俄罗斯的最大贸易伙伴;而俄罗斯是中国的第九大贸易伙伴。

  不过仔细一看就会发现,与中国和美欧广泛的商贸关系不同,中俄双边贸易中的一大部分是能源出口。对于油气出口严重的依赖,阻碍了两国双边贸易联系的继续深化。

  此外,中俄在中亚地区争夺势力,形成战略竞争关系。中亚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并为中国提供了通往欧洲的通道。一方面,北京试图加强与中亚各国的政治、经济联系,另一方面,莫斯科担忧失去对这些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影响力。

  关系再上新台阶

  分析师斯莫尔表示,虽然中俄互相之间在一定程度上仍有疑心,但这并不排除两国进行具有战略影响力的行动,例如俄罗斯将先进的S-400导弹系统出售给中国——此举在乌克兰危机前是难以想象的。

  专家表示,在习近平此次访俄期间,预计中俄将就加强伙伴关系、促进合作,发表联合声明。据中国外交部消息,双方也将签署能源、航空航天、财税、金融和投资等领域的一系列协议。

  经济学家比斯瓦斯对德媒说,除了新的针对天然气西线供气的可能协议外,"预计两国也将在发展俄中联合军用直升机方面达成协议"。

  卡内基中心的特列宁表示,习近平此行可能签署一个中俄在网络合作方面的协议。特列宁强调,这将是首个针对美国、旨在加强网络防御的双边协议,会让中俄战略合作关系再上一个新台阶,两国间的联系将因为这份更紧密的协议获得"新内涵"。


扫一扫,关注大公网《世说时局》公众号

责任编辑:严雪

热闻

  • 图片

大公出品

大公视觉

大公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