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金砖峰会莫迪将出席 峰会前中印关系回归理性

  图:印度外交部29日宣布,印度总理莫迪将于9月3日至5日前往中国参加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图为莫迪于去年9月赴华出席杭州G20峰会/资料图片

  大公网8月30日讯(记者 李理)综合新华社、中新社报道,9月3日至5日前往中国参加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中国外交部29日表示,中国边防部队继续在洞朗地区巡逻驻守,中方长期以来在洞朗地区进行包括道路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方将综合考虑天气等各方面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有关建设规划。

  29日,新华社英文稿引述印度外交部声明指,印度总理莫迪将于9月3日至5日前往中国参加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声明亦称,莫迪结束厦门访问后将于5至7日访问缅甸。

  根据守边需要调整兵力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被问及是否同意“有人认为洞朗对峙事件得以解决是因为金砖会晤要在中国举行”的说法时,华春莹称:“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是金砖国家共同的事情。办好会晤符合金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作为主席国,中方愿为办好会晤作出积极努力,发挥积极作用。我们也希望得到其他与会方的支持和配合。”

  华春莹表示,中国边防部队继续在洞朗地区巡逻驻守。中方将根据守边需要和现地情况调整和部署兵力。关于中方停止修路与否,华春莹指出,为了守边需要和改善当地军民生产生活条件,中方长期以来在洞朗地区进行包括道路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将综合考虑天气等各方面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有关建设规划。

  中国料加速与不丹谈判

  察哈尔学会喜马拉雅研究中心秘书长龙兴春说,整个洞朗地区有一百多平方公里,对峙的区域其实很小。未来中方在对峙的地方不一定修路,但是其他地方可以修。他说,最近中国在洞朗地区修了其他的设施,表明中国加强对洞朗的实际控制。龙兴春表示,修路本身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出于印度视中国为安全威胁。短期看由于季节性的问题,九月后可能确实不太适合修路。但未来中国有可能加速和不丹的谈判签约,一旦成功签约,印度更加无权介入中国在自己国境内的基建行为。

  国际资政智库主任王首伟说,中国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洞朗地区的建设规划,在自己的国土上做规划建设,既是洞朗地区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行使主权的表现。中国在主权和领土范围内从事国土开发和建设,是中国自己的事,不需要与谁商量。同时中国在边境洞朗地区规划建设,也会产生良好的普惠与溢出效应,造福于周边各国人民。

  王首伟表示,印度政府需要破除对中国洞朗地区规划建设的战略猜忌和抵制心理。同时期待印度政府从世界和平发展和中印关系健康稳定的战略高度看待问题,积极与中国开展合作,共同促进和完善金砖机制,发挥好金砖机制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并积极加入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

  金砖峰会前 中印关系回归理性

  据中通社报道:印度外交部29日宣布,印度总理莫迪将于9月3日至5日前往厦门出席金砖国家峰会,此前一天,“洞朗对峙”事件以印军主动撤出中国领土而得以解决,未有影响到双方金砖峰会的既定安排。

  中国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印度研究所名誉所长孙士海在接受採访时表示,在金砖峰会即将召开之际,中印结束洞朗对峙使事件回到理智的轨道,是实现战略大局整体利益的理性选择。

  北京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姜景奎认为,此次洞朗对峙会进一步增进双方的认识,中印关系将更趋成熟,这体现在出现分歧和摩擦时,双方能从大局出发,体谅到彼此的利益,同时,解决问题的相应机制也在日臻完善,“洞朗对峙对中印两国来说其实也是一个契机,中印高层领导可能会在厦门金砖峰会期间谈及边界问题,进一步规范、完善边界机制。”

  或成规范边界机制契机

  有观察人士表示,尽管中印边境的紧张局势短期得到缓和,但两国矛盾不会因此完全消除,不同程度的边界摩擦仍会偶然发生。“中印高层领导之间将会进一步完善避免此类事件发生的机制。”姜景奎说。

  孙士海分析称,目前两国都处于战略机遇期,需要集中精力发展自己,也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和地区环境。因此,中印领导层需要下工夫建立一些新的机制来处理边界问题,寻找共同利益,建立战略互信。

  舆论普遍认为,中印领土边界等一些歷史遗留问题在一定时期内仍将存在。孙士海表示,想要解决边界问题并非易事,但可以在保持边界稳定、两国关系发展的前提下进行谈判协商。

责任编辑:李孟展 DN029

热闻

  • 图片

大公出品

大公视觉

大公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