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当选的印度总理莫迪
位于印度西北部的古吉拉特邦,尽管有着大量农村人口,但也有着令全印度羡慕的发达制造业,某种程度上,它可以说模仿了中国的广东,走着飞跃的工业化模式。
在印度经济增幅降至7%-8%的今天,古吉拉特却有望达到11%。也许,古吉拉特就是印度未来的缩影。
“广东模式”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位于古吉拉特的这家名为CEAT的轮胎工厂都不像是印度工厂,更像是一个来自中国广东珠三角的标准工厂。
厂里堆满了来自德国和中国的配件。这些海外进口的橡胶板和炭黑即将被加工成轮胎,经过X射线照射检验后,这些轮胎就会有序地分装到印度各地,或者出口海外。
桑迪普·巴提亚是CEAT的经理,他表示,从购买土地到投产,整个工厂建成只用了24个月。如今,全厂有持续的电力和煤气供应,水资源丰富,当地政府更是提供了最优惠的待遇。
你也可以在附近村庄看到从屋顶伸出的卫星天线,居民墙上也挂有电表。村民们表示,如今村子里大部分青壮年都在小型工业公司工作,收入比原来高出一倍。从村子通往城里的公路由私人运营,共有四条车道。所有的一切都表明,这个乡村正处于明显的工业化进程中。
如今,只占印度人口总量5%的古吉拉特邦,其工业产值却占到了全国的16%,出口总值的22%,经济发展速度早已超越印度的平均水平。正如麦肯锡咨询公司近期所评价的那样,古吉拉特邦现在扮演印度工业化动力的角色,就如同上世纪90年代广东省对中国的意义一样。
“从尼赫鲁时代开始,印度就放弃了甘地主义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以工业化道路取代之,1991年来的经济自由化改革更是强化了这一点。”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黄迎虹博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在古吉拉特经济模式中,一部分是中国式的大型标签工程,包括炼油厂和港口,另一部分是小型企业网络和外国公司,它们现已在汽车和制药工业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该邦政府最常用的模式,是通过建立经济特区来推动经济增长。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当地政府为经济发展制定了更加简便的劳动法规,畅通的运输公路,可靠的电力供应和有效的政府制度。这些,都是商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在现在印度的其他地方却很难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