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成了印度人的众望所归
2月1日,62岁的印度妇女Jashodaben在接受采访时说,“我知道,迟早有一天,莫迪会成为印度总理。”
45年前,17岁的Jashodaben离开学校,通过印度传统的包办婚姻同纳伦德拉·莫迪结为夫妻。3年后,这段结婚随着莫迪不断膨胀的政治梦想走向完结。
直至今日,两人再也不曾谋面,莫迪对这段婚姻经历也绝口不提。尽管如此,Jashodaben并未心生怨恨,相反,她一直是莫迪的狂热“粉丝”,会去关注一切有关莫迪的消息。
呼声最高
在Jashodaben看来,莫迪的冷漠绝情更多归因于“命运的安排和不好的时代”,“在那种情况下,他必须说谎,不承认我”。
传记作家Nilanjan Mukhopadhyay在为莫迪所写的传记《这个男人,这个时代》(The Man, The Times)中写道,莫迪加入的国民志愿服务者联盟(RSS)并不赞成成员结婚,如果莫迪承认自己的婚姻,就意味着对自己的政治前途画上句号。这一点或许足以解释让Jashodaben释怀的“那种情况”。
国民志愿服务者联盟是莫迪加入的第一个且是最重要的一个组织,在这里,莫迪完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塑造,并树立起对政治的勃勃野心。在此之前,莫迪已经显示出了超越同龄人的政治热情。1950年,莫迪出生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小商业家庭,一家人靠茶叶店和油坊为生,并无过多政治野心。不过,据莫迪高中时期的梵语老师回忆,莫迪在校成绩一般,但当时就非常热衷辩论和戏剧。
莫迪的兄弟也认为,莫迪是一个“想要寻求更多东西”的人,而国民志愿服务者联盟为他确立了方向和目标。在茶叶店帮忙的日子,莫迪结识了国民志愿服务者联盟的宣传者,并在此后追随加入,在联盟中,莫迪表现出色,并获得了该组织领导人的肯定,从此开始步入政治生涯。
1980年,印度人民党在国民志愿服务者联盟的支持下成立,莫迪开始接任党中许多重要职务,在其策划与带领下,印度人民党赢得1995年的全国大选,首次执政,并主导后续两次倒阁危机后的重选布局,莫迪更获选为印度人民党全国秘书长。
在人民党完成5年的执政任期后,莫迪也开始其个人的政治版图规划:1998年,其在古吉拉特邦选举中担任辅选的角色;2001年,尽管党内对其政治运作与统治经验存在质疑,莫迪仍向党主席阿德瓦尼、印度时任总理瓦杰帕伊毛遂自荐参选古吉拉特邦的补选,并最终胜出。莫迪在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的位置上一坐就是13年之久。直至2013年6月,印度人民党宣布,推选莫迪带领该党参加2014年印度大选。
根据印度选举委员会2014年3月5日的决定,本次大选从4月7日开始至5月12日结束。这意味着,在接下来一个多月的选举中,印度约8.2亿选民将在全国90多万个投票站进行投票。他们将从现执政党国大党联盟、印度人民党和政坛新秀普通大众党(平民党)中选出值得他们信赖的党派和领导者,而在这3个选项当中,印度人民党的呼声颇高,而莫迪亦成为下一任总理的热门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