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磊在外交部记者会上澄清相关信息
大公网5月22日讯(记者严雪) 世界环保组织“绿色和平”近日发布报告称,中国企业在西非存在瞒报渔船吨位、非法捕捞等问题。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称,相关渔船是经中国政府和入渔国批准在西非海域作业,渔船证书所载吨位获得了“入渔国”认可,并持有“入渔国”政府签发的捕捞许可证。
“绿色和平”在给大公网记者传来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最大的远洋渔业企业——中国水产(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水集团”),及大连连润远洋渔业公司等共4家中国远洋渔业企业涉嫌在西非海域进行非法捕捞活动,并且持续发生船舶总吨位造假的违法行为,2013至2014年共计至少有74艘渔船、82起违法纪录。
“绿色和平”呼吁中国与西非各国合作打击非法渔业行为,将生态可持续作为政策管理方针。
报告写道,“去年西非爆发大规模埃博拉疫情,中国政府及时伸出援手,但与此同时,中国的远洋渔业企业却利用西非国家无力监管、及中国远洋渔业主管部门监管措施薄弱的漏洞,在西非海域进行非法捕捞以及生态破坏型捕捞。”
“绿色和平”东亚中国海洋项目经理江雍年说,“这相当于中国政府在前面努力做好事,而这些远洋渔企却在背后做坏事捣乱。
这不仅影响了西非当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严重破坏了中国在西非国家的积极形象,破坏了中非双赢合作伙伴关系。”
针对“绿色和平”的报告,中国外交部给出了官方的正式回应。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相关渔船是经中国政府和入渔国批准在西非海域作业,渔船证书所载吨位获得了“入渔国”认可,并持有“入渔国”政府签发的捕捞许可证。
洪磊同时补充道,中国政府一贯要求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特别是同非洲国家开展经贸合作过程中严格守法经营,善尽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践行正确义利观。
大公网记者了解到,“绿色和平”的这份报告在中国内地引起了不小反响,众多媒体表示关注。比如上海的澎湃新闻网21日在报道此事时配发背景称,西非海域被一些研究者称为欧洲市场的“鱼篮子”。
在过去,欧洲的船只也多次因为非法捕鱼而受指责,欧洲媒体曾援引西非渔民的话说,欧盟渔船让他们感到害怕。为捕到鱼,西非渔民们不得不远航深海。如今随着中国企业的渔船增多,也开始面对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指责。
除“绿色和平”外,一些西方人士此前也指出,中国渔船实际在西非的年捕鱼量远高于中国向联合国粮农组织汇报的捕捞量。
但中国学者对此说法并不认可,他们认为中国在西非的捕捞量被高估,发达国家长期以来一直是当地渔业的主导者,中国远洋捕捞起步晚,发展缓慢,远洋捕捞装备和技术与发达国家仍然有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