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纳驻华大使戴安(右)与加纳来华代表会面
大公网5月25日讯(记者严雪) 对非长期友好,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提供必要的援助,始终是中国重要且基础的国际战略。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中国对于这片土地的关注更是与日俱增。
大公网记者专访了加纳驻华大使戴安(Anani Demuyakor),就中国对非关系、非洲国家究竟对“一带一路”有何期待等问题进行探讨。他表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和资金比起来,非洲国家目前更需要的是技术支援。
戴安是个“中国通”,前前后后在华工作差不多8年,曾任加纳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公使等要职,目前担任加纳驻华大使。
加纳是非洲的重要国家,是中国在非洲的伙伴。不过最近的一系列事件,让中国与加纳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变量。5月21日,加纳方面透露,10名涉嫌在加纳非法开采金矿的中国公民面临非法持有枪支罪的指控。
据悉,大批中国人近年来涌入加纳开采金矿。他们在那里开发的大多属于小型金矿,而加纳法律禁止外国公民在加纳从事小规模采矿作业。加纳当局还表示,被警方查处的中国非法金矿开采者中有人并没有合法居留手续或工作许可。
大公网记者了解到,早在2013年加纳就遣返了4700名非法采金矿工,其中大多数为中国人。当地一些媒体报道,中国人非法采矿事件影响到了中国在加纳的形象。中国外长王毅2014年访问加纳时,专门就此问题与加纳方面进行过探讨,可见此事的重要性。
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在加纳如何布局?当地人如何看待?戴安大使的介绍就显得非常有价值。他对记者表示,“一带一路”战略在非洲不是个新鲜事物,古代的时候就有郑和下西洋,到达了非洲海岸。但是目前来说,非洲普通民众确实对“一带一路”并不是很了解。
“我想我们需要时间(了解)。非洲人民不了解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在我们国家(加纳),很难像中国一样,领导人提出的概念全民都知晓,在非洲是很难得到如此热烈的响应的。其次,非洲人民会觉得这个概念对他们来说很大,有点难懂,有点复杂。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目前还没有一些‘一带一路’的具体项目开始在非洲落实。不过我们今年会在南非举行论坛,我想到时候中国会告诉非洲国家具体这个战略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安排。”
虽然在概念理解上中非民众还未完全同步,但是对于非洲的需求,中非领导人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都希望传播、分享经验和技术。
不久前,中国外交部非洲司司长林松添曾接受大公网记者专访。林司长表示,中国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援助项目,增强非洲发展基础,向非洲国家分享中国的发展经验,真正做到“授之以渔”,让非洲国家实现自主的可持续发展。戴安对此表示认同,他说,和资金比起来,非洲国家目前更需要的是技术支援。
“加纳更需要技术。我们已经从中国、从欧洲、从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获得了很多的资金援助,但其实钱是很快就会用完的。如果想要长远发展,自立自强,就必须得学会方法,比如先进的科技、先进的发展方式。这就像中国人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戴安同时强调,希望“一带一路”的推进,可以更多满足非洲民众的需求,因为有时候非洲领导人的观念和老百姓并不一样。“比如,领导人想要修路,但实际上人民真正想要的是医院,而不是路。老百姓还吃不饱饭,治不了病,他要路干嘛?”戴安补充道,“一个原因是,他们这些要求无法向上边传达,领导人不给他们机会反映。”
在与大公网记者交流时,戴安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毕业于香港大学的他同时还会说广东话。“我是中国人,还是黑龙江省的,看,我那么黑,黑龙江的。”他幽默地向记者进行自我介绍。正因如此,整场交流不仅顺畅,而且戴安的表态直接、坦白。看得出他对很多国际问题思考良久。
不仅是戴安大使,加纳驻华使馆其他官员也都对大公网记者坦陈,中国和非洲之间应该互相学习,进一步加强了解。比如在反腐问题上,双方就有很多共同语言。一个例子是,国际对非援助常常受到当地腐败问题的困扰,因为腐败导致资金去向不明、民众需求得不到改善等,始终是对非援助效能的一个“考验”。
加纳驻华公使萨米此前在接受大公网记者专访时对中国在反腐上所取得的成就表示赞赏,并称非洲若能解决腐败问题,将极大的改善不发达状况。而反腐的方法则需借鉴习近平。
“习近平主席近来加大了反腐力度,而腐败问题在非洲也相当突出。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方面中国也可以帮助非洲,帮助非洲现代政府体系的建立,让对非援助更有效的发挥作用。相信通过中国的帮助,我们可以更快地实现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