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木春山
从6月2日起,成都军区在云南方向进行陆空联合演习。当然此举的第一个目标是针对久拖不决的缅甸北部乱局。除此之外也能从军演上看出解放军日益积极与自信的生存样态,以及对外交活动,特别是周边外交存在越来越大的话语权。
其实,应对缅北局势是“表”,军队外交变革的线索才是“里”。这需要从三条线索上加以理解。
首先,云南军演显然并不是一次例行军演,其决定是带有突发性和偶然性的,而且带有极强的目的性。这突出说明中国高层和军方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行为越来越敏感,行动也更积极。
显见协调机制和通达机制更加顺畅,沟通更高效。这是解放军可以逐渐转向积极防御,乃至先发制人战略的基础。
习近平接管军队以来,在既有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各大军区资源、提升军队在外事活动中的整体布局可谓不遗余力。国家安全委员会在2013年底成立,统筹了国家安全的方方面面事务,军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此后不久中国划设了东海防空识别区,与此一脉相承,显示军事防御的主动性明显提升。
最近中国在南海的填岛行动,本质上也是军方外事话语权增加的表现,以积极配合外交部门在南海周边的外交行动。
其次,解放军针对缅北的云南军演,可以与去年在东海、南海举行军演相类比,都是对损害中国利益行为的一种警告,体现出中国军队外交风格与中国整体外交风格转变相符合的趋势。
当时中国在东海面临日本与美国的军事压制,在南海面临越南和菲律宾等国的岛礁争夺。解放军对这两个海域的军演指向性不言而喻。这次的云南军演比这两次海上军演更值得玩味。
比如缅甸一直是中国在东南亚最友好的国家,甚至被人称为“准盟友”,针对缅甸局势的军演,显然需要更大的外交心理突破和军事规制超越。
从历史上看,对东南亚方向的陆空军演此前并没有过多报道的案例;在领土边境附近划设禁飞区也并不是特别常见的做法。由此可见中国高层和军方对云南军演的重视,也不难看出希望从中获得的收获,也应该是超越常规的。
巧合的是,不久前中国刚公布国防白皮书,里面提到了中国军事活动的一些新特点。云南军演是白皮书公布后的首次军事行动,因而为白皮书背书的象征性意义也非常明显。
这说明军方对国家主权的维护越来越向美俄等世界军事大国看齐。美俄经常以军演为手段,表达对某种国际事件的看法,并希望通过军演能够影响到局势的演化,进而实现本国的利益最大化。云南军演承载了中国军队的这种尝试。
此外,这次解放军云南军演的另一个目的除了对缅北表态意外,或许也有针对“域外势力”在中国周边施加影响的作用。
包括缅甸在内的东南亚局势稳定与否,与中国的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在中国推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当下,解放军有必要维护中国相关区域的国家安全与人民利益。
同时美国在东南亚的长期存在越来越明确,重返亚太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重返东南亚。中美的政治、经济乃至军事利益一定会在东南亚重合,如何更好地规避风险、妥善应对也需要进一步考量。
与东南亚紧密相连的问题就是南海。中美在南海问题上的利益冲突早于东南亚问题爆发,并且呈现日益表面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在不久前香格里拉会议上,两国军方高层对南海岛礁问题几乎没有共同语言。美方甚至不惜拉拢日本澳大利亚对华施压,一些东盟国家也站在美国的立场上说事儿,在美国日本深耕多年的东南亚,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正当主张被人“故意弱化”。
在此背景下解放军云南演习,表面上针对缅甸局势,实际上也是针对整个东南亚乃至亚太变局的一种高调发声。
它向美国乃至国际社会传递出的信号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上,军方立场坚定,态度坚决,而且手段灵活多样,从中体现出为外界所少见的中国军事外交更具话语权的意味颇为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