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的印度风险:神秘的香料之路和季风计划
2015-06-16 06:34:00

\

印度季风航路

  文/木春山

  莫迪访问中国之后,围绕印度对“一带一路”的态度,各界有了最直观和最基本的看法。没有如巴基斯坦那样对“一带一路”表示激动和赞许,莫迪对“一带一路”的态度本质上相对谨慎一些。印度人的这种态度其实来自于对“一带一路”动机和目的的怀疑。

  当然在表面上,印度没有过于直白的表达对“一带一路”的不理解,比如在莫迪访华结束前中印签署的《联合声明》里有这么一句话:双方对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框架内的合作进展表示欢迎。双方忆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联合工作组第二次会议,同意继续努力,落实会议达成的共识。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就是“一带一路”南向发展的一条主通道。双方在联合声明中的措辞显然经过了仔细推敲,印度方面没有公开支持这条走廊建设,只是表达了欢迎和继续努力。

  印度很清楚,中国在南亚地区布局的两条“一带一路”通道,一条是中国和巴基斯坦的“中巴经济走廊”,另一条就是涉及印度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对前者印度显然谈不上喜欢,因为这不仅是巴基斯坦发展经济的筹码,也因经过克什米尔地区让印度不高兴。

  但是对后者,正如联合声明中,印度其实表达了合作的兴趣。主要在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经过的是印度东北部地区,加尔各答等大城市无疑会成为受益点,当地经济和基础设施会发展的更好。不过印度对此也顾虑重重:一旦这条走廊推进很快,可能会让整个印度东北地区的政治局势出现变化。

  一些印度人担心该国东北部的分裂主义势力是否会因为经济发展的独立意识更强烈?另外是否会对与中国的争议领土带来新的挑战?此外,一些印度农村地区的保守宗教势力会不会对修铁路公路等进行更激烈的反抗?印度政府确实需要从国际、国家和地方三个层面来慎重思考这个问题。

  除此之外,印度对“一带一路”的担忧还体现在哪里?简而言之就是担心己方推动的计划与“一带一路”形成竞争乃至阻碍。

  印度早有自己的周边战略,并一直希望获得中国的尊重。比如“香料之路计划”和“季风计划”。这两个计划似乎在中国主流媒体圈很少谈到,更谈不上中国高层对此的公开态度。

  香料之路是印度曾经在历史上和亚洲欧洲等31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贸易路线。印度推出这一计划,明显与中国的丝绸之路异曲同工,都是借古喻今,发展当下。

  季风计划最早在2014年9月做出,因为古代印度水手通过季风航行在印度洋上,在各个区域进行贸易,传播文化。如今的范围划定区域是从东非到阿拉伯半岛,到印度次大陆以及斯里兰卡以及东南亚国家,在横跨印度洋的整个区域内进行经济协调。莫迪在3月访问印度洋三个岛国毛里求斯、塞舌尔和斯里兰卡时主要讨论了这个话题,除了加强经贸合作之外,还希望印度洋周边国家推动航行自由等。

  在不少印度人看来,这两个计划与印度的生命线——印度洋紧密联系。历史上印度对印度洋就有着重要的政治和经济联系,现在也不例外。中国如果能重视印度在印度洋的地位,就如同印度重视中国在西太平洋地位一样。所以不久前中国邀请印度洋国家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加入“一带一路”计划时,印度有些警惕。这是印度对“一带一路”担忧的第三个层面,即周边国家逐渐靠拢中国。

  不少印度政治家和学者都认为,斯里兰卡对印度的地理位置,就如同台湾对中国大陆;而考虑到历史与人文,无论是血缘还是现实两国关系都很特别。所以中国在发展与斯里兰卡的关系时,要注意到印度的情绪变化。

  几个月前,斯里兰卡新领导人访问中国时和习近平谈到了双方的合作问题。根据印度媒体的报道,习近平当时与之交流时也提到中国和斯里兰卡的合作不能绕开印度、寻求三方合作开发的意愿。这种得当的考虑,应该会逐渐弱化印度敏感的顾虑。

  另外,王毅外长也提到“一带一路”可以与区域内各个国家的其他项目进行合作与整合,这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对印度的“香料之路计划”和“季风计划”也算是一个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