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和平“点赞”中国环保部长 建议环评公示期延长
2015-06-10 07:32:02

  大公网6月10日讯(记者严雪) 对很多国人而言,非政府组织(NGO)可能相对陌生。然而在一个成熟的社会,符合法律规约、工作正常敬业的NGO,却承载着建设公民社会的重任。绿色和平是进入中国较早,名气也比较大的境外NGO,他们如何工作、如何与中国官方交流沟通、如何通过环保来影响社会,是一件并不为大众熟知的事。大公网记者近日对该组织北京办公室进行了探访,对其现状有了直观的认识,实地了解了绿色和平的工作内容与未来期望。

  如果熟悉国际新闻的话,经常能听到绿色和平这个词。他们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设有办公室。基本的工作任务是,向所在国政府和社会管理方提交环境问题报告及组织的环保活动,这些报告成了很多国家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

  在中国,大多数人对绿色和平的印象也来自媒体。例如一群人驾驶着橡皮艇去阻挡巨型轮船破坏自然环境。这是其创始人大卫·麦克塔格特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以勇敢和冒险的行为阻止全球范围的原子弹爆炸试验和商业捕鲸所留下的形象。

  绿色和平在中国的活动自然也与环保有关。比如大公网记者到访其北京新办公地点当天,他们就发布了一份环保报告,内容涉及云南省兰坪铅锌矿污染,指出亚洲最大铅锌矿周边的耕地土壤、河水污染严重,引发周围村庄儿童血铅超标。

  不仅工作内容与环保密切相关,就连该组织的办公室也是“环境友好型”。“我们的办公室一直位于北京最中心的位置。这次的新址更是请设计师专门设计成了亲近自然的感觉,使用废弃的木材铺设地面、摆件,建了三层,就像一个鸟巢,非常符合我们的工作气息。”一位工作人员这样告诉记者。

  绿色和平污染防治项目主任江卓珊对大公网记者介绍,该办公室是在中国的唯一一间办公室,拥有80多位中国及外籍员工。而全球的“绿色和平”组织主要有六大领域调查方向,北极、食品安全、海洋、森林、污染防治以及气候。每个方向都有中外员工策划调查项目,并至少去到当地进行三四次的深入考察。

  “考察的时间和规模也要根据项目的大小。比如亚洲最大铅锌矿导致云南村庄出现了铅锌污染超标情况,我个人就和团队一起去了几次,到那里去走访村民,了解他们的需求,去采集样本,和企业及相关部门尝试沟通。而前不久绿色和平制作的中国企业西非非法捕捞的报告就规模更大,耗时两年,是和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多方力量共同完成的。”江卓珊说。

  当然,在深入调查的同时必然会受到阻力,所以他们的前期工作有时还需低调隐秘,防止被地方企业“打草惊蛇”——例如,突然严禁考察污染地域等等,将会导致整个项目被迫叫停。

  除了调查过程中的阻力,报告发布后是否能收到预期效果、能否让相关部门足够重视并采取措施,更是NGO所关心的问题。被大公网记者问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其报告的反馈时,江卓珊称,这一点中国并不“落后”于西方国家。

  “我们会将报告同时发给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一般中国方面的正式反馈时间是两到三个星期。尤其今年新的环保部长上任之后,我们都会在第一时间接到回复称,报告已收到;尤其是各省级政府,这一点并不比其他国家差。”她补充说,“要说不足之处,我认为中国对环评报告的公示期太短了,只有10天。我曾经在绿色和平的香港办公室工作过,香港的环评报告公示期要一个月,环评时间越长代表公众看到这些的机会越多。”

  另外,大公网记者了解到,中国首部“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草案近日引发了海内外关注,若获通过,则意味着6000多个境外NGO在华活动时将结束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而不久之前,俄罗斯总统普京也签署了最新的NGO管理条例,却遭到了西方媒体的强烈反对。此次中国针对NGO进行的立法措施,甚至有美媒预言会损害中美关系。那么绿色和平对此法怎么看?

  江卓珊告诉记者,他们目前并不担心新的NGO管理法案的出台,因为这并不意味着在国家安全层面上NGO将被认定义为“不受欢迎”的外国公司,只是让他们在境内的活动变得“有法可依”,暂时不会受到影响。其他工作人员也纷纷表示,并不像外界传的那样,诸如绿色和平这样的NGO会受到严格管控和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