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秘鲁驻华大使:“两洋铁路”或2016年开工
2015-06-18 07:17:56

秘鲁驻华大使卡普纳伊 张文杰摄

  大公网6月18日讯(记者严雪) 今年5月下旬,和中国相距几万公里的拉丁美洲国家秘鲁,随着李克强总理的出访,再次吸引了广大中国人的目光。为何相隔甚远李克强却亲切称秘鲁人为“老乡”?为何金砖伙伴中国和巴西要同秘鲁合作修建“两洋铁路”?李克强访问后秘鲁有何收获?大公网记者专访秘鲁驻华大使卡普纳伊,他强调,在中秘两国人民心目中,彼此都是兄弟般的国度,无论古代现代,两国都在进行着“一带一路”的合作。

  跨越几万公里的中秘“老乡情”

  提起秘鲁,多数中国人会形容其“神秘”。但事实是,早在1846年,中国移民就到达了秘鲁。据统计,现在秘鲁人口的10%是中国移民。

  秘鲁和中国的交往也丝毫不落后于许多邻邦,在1874年,秘鲁与清政府就签订了“友谊、贸易和通航协议”。新中国成立后,秘鲁于1971年11月2日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是拉丁美洲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李克强的到来受到了秘鲁民众的热烈欢迎。多年来的密切交往,使秘鲁人很爱把中国人说成‘老乡’,李克强总理都知道。因此,还有人将他的此次访问称为利马的中秘‘老乡会’。”秘鲁大使卡普纳伊说,“还有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秘鲁本土的西班牙语中,很多词语和丰富都来自于中文,尤其是广东话。例如,在秘鲁利马的中餐馆,被称为‘Chifa’,和汉语的‘吃饭’谐音。类似的还有炒饭、姜、荷兰豆等等,秘鲁人读出来都是汉语的谐音。因此,‘老乡’这个称呼恰如其分。”

  据卡普纳伊介绍,中国和秘鲁之间还创立了很多个“第一次”——秘鲁是拉丁美洲第一个与中国签订一揽子自贸协议(FTA)的国家,也是唯一一个同时与中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拉美国家,秘鲁总统乌马拉还是习近平当选主席后第一个访华的拉美国家元首。同时,中国还是秘鲁最大的贸易投资伙伴,中秘两个经济体之间是互补的关系。

  “每年两国的最高领导人都会见一至两次面,有时甚至是三次,充分说明我们彼此间的政治友好关系。明年是中秘两国建交45周年纪念,相信两国领导人将会再见面会谈,举办多种庆祝活动。”卡普纳伊对记者表示。

  “两洋铁路”或2016年开工

  一百多年前,中国人前去秘鲁需要乘风破浪,跨越茫茫大海,让如今,一条宏伟的新路线正在紧锣密鼓的设计当中,这就是中国和拉丁美洲人民翘首以待的“两洋铁路”,由中国和秘鲁、巴西三国倡议。此次李克强总理造访拉美时三国也签订了该项目的可行性报告,那么接下来“两洋铁路”工程具体将如何实施?

  在李克强出访前,巴西驻华大使雷昂曾对大公网记者表示,真正开始两洋铁路的修建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为一些问题还有待商榷,例如铁路跨越安第斯山脉需要克服高难度技术层面的问题,还有是否真的可以节约运输成本还需要更多精确的计算和讨论。

  对此,卡普纳伊大使回应道,两洋铁路可能在2016年可行性研究全部结束后开工。“首先技术问题不用担心,中国完全可以解决的。中国修建过很多高难度的基础设施。其次据计算,两洋铁路建成可能会每年节约40-50亿美元的运输成本。众所周知巴拿马运河的过路费用相当之高,有了这条铁路之后,运费降低,相对应的商品价格也会下降。另一方面, 一辆火车一次的运货量相当于两到三艘大船,而且大概要耗费6天。这些数字足以说明,会降低一定的成本。”

  被问及该工程对秘鲁和中国的好处时,卡普纳伊各自总结了三条。“秘鲁将会受益良多。开拓新线路,降低运输成本从而出口更多的农产品等招牌产品,同时还优化了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而言,第一,可增加和拉美的贸易量。第二,使拉丁美洲得到经济发展。第三,不仅输出产品,同时还可以作为服务和金融、资本的出口。”

  “一带一路” 降低世界对中国的恐惧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让秘鲁在内的拉美国家进一步加快了和中国合作的步伐。而提到中国和拉美的关系,却不得不涉及到“第三方”,如担忧中国入其“后院”的美国,和近来与美国关系缓和的中国盟友古巴。

  “我觉得中国不用担心古巴和美国的走近。古巴是为了吸引投资,而美国是其第一步。如果和美国关系缓和,那么他们和欧洲、和日本、和其他国家交往起来,就比较顺畅了,这些国家可能都会放下芥蒂,来到古巴投资。这是古巴的战略。”卡普纳伊说。

  对于“一带一路”,卡普纳伊也认为,虽然拉美不在原始海上丝绸之路线上,但是依然在其延长线上,也是21世纪新海上丝绸之路的扩展区域。

  “‘一带一路’是个世界的概念。在我看来,对当今世界崛起的中国也是好处颇多。第一,显然可以促进中国在拉美的贸易和投资。第二,维持和深化同拉美国家的友谊,把我们的政治关系进一步拉近。第三,让全世界降低对中国的恐惧和敌意。因为这条‘路’在运输货物的过程中,会让更多的人和中国人打交道,了解中国,树立起中国在他们心中的新形象。”

  不过,卡普纳伊补充说,自己曾有25年驻亚洲进行外交工作的经验,他所去过的日本、新加坡、菲律宾等国民间并没有担忧中国强大的声音,也没有普遍敌视中国的现象。“都是政客制造的噱头,彼此冲突不断的现象全世界都在发生。每当政客提出观点去和别国争斗,甚至发动战争,他们会觉得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赢得更多人的支持。秘鲁和邻国也是一样的。但这只是政治家们这样想,普通百姓其实并不和他们想法一致。”